文檀 作品

第42章 風雨晦

    待到戌時, 村中經過恐慌,終於歸於平靜。

    牧衡扶袍踏階, 見到屋中燭火明亮並無訝異,劉期不走的事,已有人稟告給他。

    脫屐入內後,便見沈婉跪坐在塌旁,替劉期正掖被角。

    “沈婉。”

    “亭侯回來了,村中百姓如何?”

    沈婉起身,走至案旁替他斟水,“王上一直深憂此事,戌時才得以睡著。”

    牧衡輕應了聲,接過杯盞, 坐在她身側時, 視線一直落在劉期身上。

    “還好。王上不肯走,是為了百姓?”

    “是。”沈婉頓下話音,斟酌後道:“怕有人欺上瞞下,給旁處百姓帶來苦難, 所以王上不欲走。我能理解他,我也這樣想,但醫者不在身側, 又發生這樣的事, 頭疾使王上很難熬。”

    無論何處百姓, 盛世於否, 欺上瞞下的事還是常見, 沈婉能感同身受, 所以聽完劉期的話, 沒有任何反駁。

    可亂世戰爭下, 地方政策的弊端,其實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她在這之前,未曾深想過。有人提及後,她感嘆君王的明晰與仁德,同時也不願君王親身涉險。

    “其實王上不必親留,只需再派官員監察,百姓仍會感激君王仁政,甚至會無比愛戴他……我曾想勸慰王上,可是……抱歉,我沒能讓他回到平玄。”

    劉期說完,她曾嘗試過勸慰,但他無意多言,憂慮使其頭疾再犯,嘔吐不止,沈婉就不敢再勸,只得順著他意留下。

    牧衡聞言,並沒有責怪於她。

    “王上留下,你是何種心境?”

    沈婉一怔,道:“生於亂世,有良田耕種,得仁君庇護,已感激非常。癘疾難醫,王上為民而留,一時讓我難言……但我不願他留下。”

    “為何不願?”

    “身為民,能得恩惠庇護,其實不會奢求太多,有君王一句不棄,我就知道他們肯定會活下來,仁君難得,王上之心,百姓定會明白。苦難下見情,此事換誰來做,百姓都會感激,更何況是王上親為,知其險,仍赴其險,如此仁君,若我為此處百姓,必願他萬歲身健,怎會讓他留下同苦。”

    沈婉的一席話,使牧衡沉默良久。

    他來前,曾想過以此勸慰,或是直接令人護君王回到平玄,他替其留下,在此刻卻有了猶豫。

    若劉期實在不願,定會使其頭疾加重,君王為民執拗,他想了諸多緣由,最後唯剩在田間聽見的話。

    多活少活,於劉期而言並無差別。

    君王以臨死之心面對,所以能棄自身而不顧,為民而留。

    “你敬愛王上嗎?”

    沈婉點頭,“為民者都會敬愛他,所以不願他同苦。”

    牧衡緩緩吐出口氣,低眸道:“得民此心,在王上眼中,才堪配仁君二字。”

    突如其來的話,使沈婉脊背一僵,渾身顫慄。

    君王因仁政得到仁君之稱,或許亂世使眾人都忘了,這本是君王職責。

    那到底何為仁?

    《孟子》中曾言: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1。

    所以劉期愛民如子,要與民共患難。

    這樣的他,才能詮釋“仁君”二字。

    牧衡走至塌側,觀其容顏憔悴,闔目良久後,伏地三叩。

    他接下的耒耜何止為民生,更是君王對百姓難以放下的情。

    時至今日,他仍想為劉期求來生機,願他無恙,可在這之前,他更應全其情。

    “臣,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