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別看我手下有八萬大軍,若真打起來,能打的只有原先那兩萬邊軍。

    所以我們不能與景軍直接交鋒,否則一旦戰敗,全軍即潰,只能堅修營壘、設置障礙,層層阻擊,讓景軍主動進攻。”

    副將聽完點頭:“大帥高明。”

    “呵,不是高明,是形勢所迫,若是精兵在手,我也要與景國交手一番!打仗這麼憋屈軟弱,誰不感覺屈辱。”

    .......

    四月中旬,嵬名令公率領大軍在唐隆鎮西面道路兩側層層設置障礙,修築防禦工事,準備阻敵西進。

    而增兵唐隆鎮的折惟忠和楊業也收到消息,不過除了派斥候西進,查探敵人佈防情況之外,並沒有繼續往前,也沒有派兵。

    因為朝廷的發過來的旨意中一再強調,讓他們增兵後守住唐隆鎮這個橋頭堡,不要冒進,只要守住就是大功。

    而且斥候也探明,對方至少有五萬人以上,而他們這邊的兵力是折惟中從府州帶來三千人,楊業從太原帶來五千人,加上原本戍守唐隆鎮的三千守軍,也只有一萬一千人左右。

    好在他們帶了四十門大炮,還有兩千五百人的火槍手。

    楊業將四十門炮安排在北面山坡上,在唐隆鎮後方,將兩千五百名火槍手安排在唐隆鎮西北面,修築工事,構築第一道防禦陣線。

    而更多士兵囤駐城中,騎兵囤駐北坡頂,隨時準備支援,採取完全固守的姿態,完全不準備與敵人交鋒。

    同時折惟忠負責準備大量船隻,接應大軍渡河。

    主要以兩種方式,一種是派出兩營騎兵,分別沿河南上北下,徵用沿河百姓的船隻,如果不給就武力奪取。

    另外則是就地取材,自己造。

    雙管齊下,一同開工。

    信報也不斷傳來,四月中旬,天下兵馬大元帥李星洲的部隊已經過了太原、憲州、嵐州正向唐隆鎮趕來。

    等到四月二十一下午,唐隆鎮軍士隔著河已經能看到對岸密密麻麻的旌旗。

    楊業依舊鎮守,折惟忠則連忙乘船渡河,去迎接皇太孫。

    主力大軍到了!

    大戰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