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八百 三十、東面+西面

    臨走,很多事情都要安排,首先就是耶律大石和狄至之行。

    李星洲親自跟皇上說明,耶律大石還好,如今狄至已是樞密副使,必須皇上答應才能隨意調動。

    其次就是等他到蜀中吸引視線,拖住吳家之後,這邊如何下手。

    這事可有的是歷史教訓的。

    最可能的就是當年雍正遇到的地方官員和大族勾結,統計報告上去的數據完全作假,有些省份甚至直接把耕地報少了八成,明目張膽糊弄朝廷。

    對於這點,李星洲的解決辦事有兩點,一讓信任的當地官員輔助此事,當地人最瞭解當地情況,誰家多少良田,哪裡田多,哪裡田少,哪些人難對付。

    二是派自己人主理。

    其次就是必然有反彈。

    公平的說,李星洲的政策雖為底層百姓爭利,但並不完全公平。

    什麼是公平?平均就是公平嗎?當然不是,如果一個天天好吃懶做的人和一個勤勞自制的人還能收入相當,那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就以他經驗來看,一個村子,外地遷來的,大家同一起跑線,同時開始奮鬥,一代人之內必有差距,三代人之後差距更可能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無他,刨除外部因素,有些人就是怠惰難改,自制力奇差,有些人卻勤勞刻苦,自制力很強。這些差距一年兩年還不怎麼,幾代人積累,十年,幾十年,上百年之後就會有質變!拉開巨大鴻溝。

    那願意幹的,勤勞自制的那部分人自然會願意用他們富餘的錢財去買不願幹活,自制力差的怠惰人群的土地。

    他們有錯嗎?自然沒有,他們不像一些大族一樣強取豪奪,也不像一些官商勾結的官宦家族那樣利用權力便利,而是實實在在靠自己的勤勞和自制做大的。

    這樣的人哪裡都有,可這個政令一下,這些人也會被“誤殺”!不滿是肯定的。

    但是,如此廣大的地區,要甄別也是不現實的,只能一刀切!

    長痛不如短痛,也正因為此時南方還沒完全發展起來,更要早早鋪路,趁著沒那麼痛的時候打好根基。

    李星洲思索再三,把參林叫來,徹夜長談,毫無掩飾的向他說了所有顧慮。

    參林比起狄至、嚴申、魏雨白等人,參林更有文人氣質,也有地方治理的經驗,更像儒將,像地方官。

    讓他去處理這些事正好。

    “我給你四營人馬,此事你來主理,讓方新和明州知州吳惠輔助你。

    讓新軍將士去幫助統計,有抵抗,可以示以懲戒,但度要你自己拿捏,不可激起民變,也不能阻礙新法令推行。”李星洲道,說著還把已經寫好的規劃書遞給他。

    “殿下放心,此事大略臣已知曉,殿下所言我會認真記下,只是臣也想請一個準信。”參林拱手。

    “什麼準信?”

    “殿下,恕我直言,我覺得此事極有可能激起有些人狗急跳牆!這不可不防。”城林表情嚴肅起來:“殿下這招臣看懂一些,是想打壓豪族,分利好於百姓。

    可殿下,在我們江州,我們參家做生意發家,家裡富庶田畝不少,可在那些有田有地有關係的大族面前也沒得比。

    江州一帶最大的家族,一家七房,良田超過十萬畝!屋舍五十多處。

    平日幫助他家幹活的家丁,侍者,還有幫著管理土地的親戚朋友和傭戶就有五六百人,這些都可以算作自家人。

    除此之外還有眾多長工、打手,靠他們家活命的合計有一二萬口。”

    李星洲皺眉,微微有些驚訝,“這麼誇張麼?”

    參林肯定點頭,心裡加了一句,其實可能更誇張。

    這件事上,是李星洲孤陋寡聞了,比如清朝著名的和珅,他被抄沒家產的時候除了各種金銀財寶和地產,名下大約有八十多萬畝良田!

    和珅是個極端例子,但各地頂級的那些大地主,豪族,到王朝中期,兼併十萬畝左右土地的,大半州府都有那麼一兩個的。

    而普通人家,就算往多了算,一家男女老少八口,就算勤勞苦耕,全家出動,以古時的科技水平,種個十五畝左右就已經是竭盡全力了。

    所以參林說十二萬畝需要一兩萬人耕種,也就是有一兩萬口要靠江州最大的一家地主大族吃飯,其實還是怕嚇著他,說保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