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八百一十二、勝利的喜悅

    金國一路南下包圍開封的金軍是六萬多,根本不像演義小說裡吹的幾十萬。

    而所謂宋朝的八十萬禁軍,上百萬禁軍,一來是嚇唬人,二來是當時禁軍高層存在大量吃空餉的貪腐行為。

    直白的說就是禁軍高層官員將領報大量不存在的人上去,發下來的餉銀自己中飽私囊。所以才有了八十萬禁軍的說法,這其中水分非常大,真正在服役的軍隊可以打許多折扣。

    所以並不是史官喜歡誇大,排除少數,大多史官考據都是認真的,人家也記得認真。

    問題在於把小說、故事和不靠譜的野史當歷史書,還要甩鍋給史官吹牛匹,史官也很冤枉啊。

    如今六萬大軍,已經威懾北方,使得金國殘餘勢力都不敢輕舉妄動。

    但撤軍之後就說不定了,所以需要一些士兵需要留在當地駐守,李星洲估計需要二十個營,兩萬人。

    西面以中興府為大營,向北駐守惠州。

    東面以遼陽府為大營,向北防禦完顏宗弼殘部。

    隨後每年換防一次,讓邊關部隊回家,新部隊北上接管。同是慢慢在當地招納兵員,訓練廂軍,逐年減少禁軍和新軍駐防人數。

    而長遠來看,一直派兵維持是不可取的,兩萬大軍可不是小數目,

    原則上採取自願,願意留下的多得一貫錢作過年費。

    很多人紛紛報名,願意留下,李星洲和楊洪昭商議之後決定讓其中年紀比較大的人留下。

    隨後又見了從遼東趕來的狄至、參林,聽他們說了遼東之戰的全部過程,還遞交參林手寫的報告書。

    其他將領對兩人羨慕不已,雖然大家都有功勞還都不小,可和他們兩一比,又都不算什麼了。

    此戰中狄至、參林率領的東路軍打下的地盤和他們中軍打下的幾乎一樣大,而且還有沿海重鎮,甚至遼陽府這樣極具戰略意義的重要大府。

    可以說如果去掉山海關,那麼中路軍和東路軍的戰績基本持平。

    可是中路軍有大軍十萬,戰將無數,後勤補給充分,有大量輔兵,燕山府的徭役支持。

    而東路軍只有一個師一萬人左右,自帶補給,沒有後勤部隊,沒有徭役支持,即便是乘勝虛而入,也打下那麼多土地。關鍵還以少數精銳,一波佯裝撤退,隨後設伏反擊,大敗金國反擊主力。

    這樣的戰績,除去主帥李星洲,最大的功勞肯定就是狄至和參林的了。

    可以說新軍海軍第一戰,就拿出令天下人矚目的戰績,跨海奇襲,利用艦船火力打擊地面目標,種種做法都開了先河。

    而且很多沿海國家的嚇破了膽子,特別像高麗,又接連向景國派出使者。

    確實,水陸並進是十分難防禦的,當初蘇烈平百濟就是採用水陸並進的方法,他們當然怕。

    不過除去眾人的興奮,還有不同眼神,那就是魏雨白的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