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七百九十五、攻入遼陽

    遼東南面沿海,分佈大大小小諸多漁村,許多百姓世代打漁為生,日子過得並不容易。

    漁獵不像農耕,農耕即便運氣不好會撞上大小天災,可也算少數情況,而漁獵確實真的靠運氣過活,靠老天賞飯吃。

    沿海岸一路向東,順口無疑是最重要的一處港口,其最南端接入海口的位置,加之周邊水域安全,少暗礁,成為海商最喜歡的登陸口。

    也正因如此,順口喧鬧繁華,大笑船隻擠滿港口,看起來卻蕭索落寞。

    去年,景國與金國開戰之後,商旅來往受到限制,景國商人不敢北上做生意,順口很快便蕭索沒落了......

    沒了從景國渡海而來的商旅,才一年多,許多人就被逼到流離失所或沒了活路。

    曾經繁華熱鬧的渡口也迅速沒落。

    ......

    順口人對景國的態度是曖昧的。

    這個時代沒有後世那麼強烈的家國觀念和民族主義概念。

    原因很簡單,除去中國(中原地區王國),周邊勢力變化實在太快,走馬燈似的來來去去,政權更迭說不定一兩代人就會有變。

    而人們熟知的中華民族的概念也是清末才被提出來的,所以此時大多數人都沒什麼歸屬感,反而是中原漢人歸屬感更強一些。

    其次便是國家之上還有天下的概念,就像三國時期的吳國,蜀國許多人提出過投降論調,卻沒有太多懲罰,有的人甚至還升官了,主要是因為人們有一個凌駕於國家之上的概念,“天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這個每年冬天都有大量人口死亡的時代,特別是苦寒的遼東,許多底層人民飯都吃不飽,生存尚且難求,那還談什麼家國大義。

    所以順口百姓對景國的態度是微妙的,一方面這個繁茂的港口裡,景國來的商旅總是有錢的,有著各種他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商品。

    景國人大多都是大款,只要和景國人搞好關係,那便能混口飯吃,當地人對景國也是心嚮往之。

    另一方面,身為金國子民,他們與景國又是仇敵,特別是去年兩國開戰之後。

    所以當聽到景國大軍氣勢洶洶,一路北上攻城拔寨的消息傳到東面,加之賦稅不斷加重,年輕人都被迫拉去打仗,很多家庭妻離子散,分崩離析之後......

    遼東,特別是遼東南部沿海地區,局勢變得非常微妙。

    有些人還在堅持,認為自己是金國的子民,試圖說服自己不斷加重的賦稅和徵丁是身為金國子民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