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百九十九、技術革新+新炮

    李星洲回京之後頭幾天並不安寧,慶功宴被推遲到八月十五晚上,不過這並不代表他沒事,上書樞密院,畢竟這次大仗必然會載入史冊,史官們需要詳細資料,樞密院也需要備份在案。

    另外就是皇上的召見,每天一到下午就召他進宮講北方那場大戰的細節,李星洲當然無法拒絕,他也可以乘著這個機會給狄至,魏雨白,嚴申等人邀功。

    關於歷史,因為真人信仰,人們總是樂忠於放大個人的力量,但其實絕大多數事情,都是眾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個人的力量在歷史潮流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導和順應大勢的作用。

    關北這一仗,無論是他、狄至、魏雨白、季春生、劉季等等,缺了誰都無法取得如此徹底的勝利,而且不只是他們,還有眾多新軍將士,還有耶律大石犯的錯誤等等,都導致這場戰爭的結果,客觀分析很重要,並不能簡單的歸咎於誰誰的功勞。

    他自然是希望皇帝能把更多功勞歸給狄至、嚴申他們,道理很簡單,他可不是好大喜功的傻子,這場戰贏了,他的威望已足以壓倒太子,穩坐釣魚臺,這時候需要的就是培養心腹,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團隊。

    這點很重要,李星洲心裡也十分清楚,因為他的崛起不過最近兩三年,和在朝中經營那麼多年的太子是無法相比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想要整肅朝綱,調理朝中的人事結構,到時必然會朝局動盪,他必須有自己的人支撐才能行。

    清初有位非常有名的大儒王夫之曾說過宋朝的失敗不是因為錢糧不足,也不是因為將士不善戰,而是人事上的失敗,李星洲非常認同這種觀點。

    想想宋朝那些名將,狄青、楊業、韓世忠、种師道、岳飛等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戰功赫赫,表現出極高的軍事天才,打過漂亮的大戰,結果.......沒有馬革裹屍,戰死沙場,卻都敗在自己人手中。

    一個兩個還可以用巧合來說,這麼多戰功赫赫的名將最後都敗在自己人手中,那就不是巧合可以說的了。

    曾經狄青為自己同為軍人大河好友辯護,說他驍勇善戰,殺敵有功,是“好兒”,結果被當時的朝廷高官反駁,一句“東華門為以狀元唱出者為好兒,此豈得為好兒耶?”

    隨後當著狄青的面殺了他那位軍人好友。

    這句話算是道盡了宋朝官場的潛規則,也道盡它為什麼會失敗,無卵如何奮勇殺敵,無論有多少軍功,在朝堂中都是排不上號的,也都不會被承認,“好兒”只有一種,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也就是文人,以文馭武。

    而景國也有這種苗頭了,比如楊洪昭之罪,這罪如果是在文官頭上,朝中必然是眾口一致,為他辯護,本來就沒什麼錯,只不過童冠等人的行為牽連了他,一來二去免罪的可能都有。

    可楊洪昭是個武人,武人就沒人會為他說話,反而言官們細數其罪行,恨不能除之後快,還有讀書人到東華門情願,要皇帝嚴懲楊洪昭。

    結果鬧到如今,楊洪昭很有可能就腦袋不保了。

    如果來的一群士兵,敢在東華門外聚會,那就是造反!忤逆,以下犯上,拿下殺頭都沒人說什麼。

    如果是讀書人........那沒事了。

    聽起芳跟他說起這件事的時候李星洲其實心裡是很氣憤的,他們知道北方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嗎?

    他們根本不知道,只是到楊洪昭是個武人,文武對立,下意識的就想編排他,加之太祖組訓不得殺士大夫,這下他們就肆無忌憚了。

    這些東西等他上位,必須矯正過來,所以必須有自己的班底。

    餘下最關心的,那當然是王府的第二代蒸汽機,李星洲會來當天晚上就急匆匆去看了,當他看到蒸汽機帶動鏜刀車床打出第一根無縫槍管的時候,李星洲激動得的把秋兒抱起來轉了兩圈。這尼瑪無縫鋼管!

    世界上第一跟無縫鋼管,在景國晉親王府後院誕生了!

    用這樣的鋼管作為槍管,火槍的威力和精度能夠在上一層樓,而且不只是槍管,能做槍管就意味著也能做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