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兩百七十七、倔強的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聽完蕭鴻祁的翻譯,只是嘆口氣,然後慢慢說了一堆契丹語,言語平靜,沒有太多憤怒或者抱怨。

    “你說得對,是我徹底輸了,沒想到輸給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孩。”

    “你想如何處置我都行,但求你放過我手下的將軍們、士兵們,只要放下刀,他們也能放牧,耕地,能給景國提供大量稅收。”

    蕭鴻祁不斷翻譯耶律大石說的話,李星洲只是聽著,等他說完才反問:“你憑什麼求我,你現在是階下囚而已。”

    蕭鴻祁翻譯過去,他沉默了一會兒,開始回答。

    “用我的命,只要我死了,耶律皇室就沒有什麼像樣的人物,你們景國皇帝也可以安心了。”

    聽他說完,看來他是想著自己必死了,想來也是,北方少數民族向來酷烈,不只是因為殘酷的生存環境,還因為他們並沒有經歷過先秦諸子百家那樣的思想碰撞,所以文明的重量在他們眼中並沒有那麼重要。

    蒙古部族即便是上層貴族,會用自己子女換肉,突厥人在寒冷冰天雪中,會讓年紀大的人住在營地外圍擋風,保存部族實力。

    對於他們而言,生存至上,所以老弱無力的老人住在最外面抵禦風雪是最有效理智的選擇。

    可在中原,這些會反過來,這得益於百家爭鳴締造的文化成就。

    孔子歸根結底解決的現實問題是:給讀書人謀了條出路,讀書幹嘛?

    讀書做官,這是孔子給讀書人出的答案。

    這導致在前期中原國家的文化程度,文明程度遠超周邊,甚至領跑世界,到宋朝的時候,可以稱為世界文明的燈塔也不為過。

    但到宋朝,讀書做官的好處帶來文化福利的同時,其弊病也開始大面積爆發。

    黨爭內鬥,大肆打壓武人,朝廷武功羸弱,引以為傲的富庶、文明使他們成為別人眼中的肥肉,文人持政卻使其軟弱無力,不像漢、唐那樣能保護自己。

    有人說中國的衰落是清朝的事,其實明朝的海禁就開始了(1),或者說宋朝時弊端已經顯露出來,只是後來幾百年一直沒改變,因為已經潛移默化。

    耶律大石認為自己必然會殺他是以北方遊牧部族的思維來思考這件事,但其實不只是李星洲,就是皇帝很大概率都不會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