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百七十九、空心陣

    天空還未盡亮,哨兵來回巡邏,李星洲一大早就被魏雨白叫起來,把他拖到山頭,指著遠處盧溝對岸。

    晨光中盧溝河水波光粼粼,他很快就看到遠處河對岸的狄至軍隊的動向,看著他們的動作,李星洲一下就明白過來,狄至尋求和遼軍決戰的機會!

    狄至擺出的陣型是大名鼎鼎的空心方陣,這是李星洲重點讓新軍訓練過的陣型,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對抗大規模騎兵兵團。

    如果說哪一場戰改變整個歐洲歷史,那麼很多人肯定都會下意識想到滑鐵盧之戰。

    這場大戰一代天驕拿破崙的傳奇隕落,也標誌著稱霸歐洲的法國沒落,新的霸主英國崛起。

    關於這場戰的勝負,有很多說法,法軍高層不合,支援不及時等等,但這些都是宏觀上的原因,很多甚至是事後諸葛亮,牽強附會,從客觀事實來看,在真正的戰場上,戰術決定了這場戰役的勝負。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軍的空心方陣。

    法國這個歐洲霸王似乎總是與騎兵有不解之緣,當初的法蘭西帝國的重裝板甲騎士,到拿破崙時期戰場上的胸甲龍騎兵,一直都是法軍主力,也是其稱霸歐洲的中堅力量。

    而且遂發槍的出現雖然淘汰了冷兵器步兵,但並沒有立即就淘汰騎兵,因為火槍兵也是步兵,有著天生的機動劣勢,很容易就會被騎兵包抄包圍。

    在拿破崙縱橫歐中的大戰中,胸甲騎兵一直是主力之一,當時的歐洲國家也難以取捨,到底是火槍好還是騎兵好?

    直到滑鐵盧之戰中,英國的火槍兵和炮兵組合,一舉打敗了法國的精銳騎兵大軍團,歐洲的武器發展才確定主要方向,如果這場是拿破崙贏了,可能歐洲各國也要玩命發展騎兵,提出什麼“火槍無用論”之類論調了,歷史就是這麼有趣......

    總之,英軍的空心方陣是專門為反騎兵設計的,因為大規模作戰,火槍兵註定被騎兵包圍,所以必須具備四個方向都能打擊敵人的能力,才設計成空心放形陣,中間壘起高地,放火炮補充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