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百四十七、臣服背後的利益+會議開端

    夏國使者的到來使得戰爭帶來的沉重氣氛難得有了一些緩和。

    夏國來的使者是党項族野利部人。名字叫野利旺榮,野利旺榮雖是夏國人,卻能說漢話,懂漢字。

    他帶著國書,節杖而來,來意也當著眾多大臣和皇帝的面說得清楚。

    代夏國君主來上國景國認錯,同時願呈上國書,向景國稱臣,但從未提及他們佔據的唐隆鎮的事。

    這點上,雙方都很默契,皇上也沒有提,德公等人都沒提及,只要何昭皺眉道:“那唐隆.....”

    話還沒說完,就被德公打斷:“皇上,既夏國敬畏我景國上國之德行,願表臣服,是兩國之幸,是天下之幸,所以應該讓禮部卜官擇良辰吉日,以受朝拜。”

    皇帝高興的點頭,“孟知葉,此事你去準備。”

    孟知出列,拱手接旨,然後皇上又問了野利旺榮一些問題,隨後朝會就這麼散了。

    而野利旺榮將暫時由於鴻臚寺安排,在京中驛館落腳,等待禮部占卜,擇良辰吉日,然後準備典禮,夏國正式向景國上國書,表示臣服。

    同時,皇上下令開元府衙門負責將這消息以公文告示的的方式公佈出去。

    到時候,必然鼓舞人心,上下歡騰。朝廷有面子,百姓增強自信心,上下都高興。

    至於唐隆鎮.....

    出午門的時候李星洲回頭看了身後高高的城樓,他已經安排鴻臚寺官吏安頓野利旺榮,這事看起來光鮮,但其實是很無奈的,民眾要一個說法,朝廷需要面子,唐隆鎮卻只能放棄,因為大軍在北面,準備進攻遼國。

    表面上看起來景國很風光,其實是深深的無奈。

    出午門後,與他同行的何昭臉色還是不好,對旁邊的德公道:“為何不讓我說唐隆鎮之事?”

    “唉,你就消停會兒吧,皇上又能如何?難不成逼著夏國把唐隆鎮還回來?可能嗎,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德公嘆氣道。

    何昭卻不認同,“那又能如何,口惠實不至之事我景國不能再如此。上下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一片歡慶,可此事我們是吃了大虧的呀!

    夏國臣服又能如何,它又不向我景國納貢,得一個虛名,呈一時口舌之利,結果卻失實際之利,此事斷然不可!”

    何昭黑著臉,死不讓步。

    德公也來氣了,“你個何黑子,那你說要如何?你召集十萬大軍,在從天上掉下百萬兩銀,讓你去奪回唐隆鎮嗎?”

    “即便不行,也該實話實說,哪有吃虧了還舉國歡慶的道理?吃一塹長一智,這事就是個教訓,天下人都該記著。”何昭寸步不讓。

    德公也怒道:“那民心呢,士氣呢!你可想過!”

    “想過,天下黎民也好,朝廷皇上也好,必須直面此敗,不可一味逃避粉飾!”何昭瞪大眼睛。

    “你......”德公被氣得嘴唇顫抖。

    李星洲連忙把他們兩拉開:“好了好了,你們兩都一把年紀了,在這吵丟人不丟人,上我府上吵吧。”

    兩人一臉懵逼看著他,有你這麼勸架的嗎?

    ......

    到了王府,時間也到下午飯點,李星洲讓廚房準備酒菜,他們反而不吵了。

    正好何芊也在王府,跟阿嬌月兒在燒玻璃,阿嬌和秋兒聽說自己父親和爺爺來了,都過來拜見,然後安撫幾句,兩人也放下火氣。

    不過說起夏國臣服的事,他們都是一臉憂色,沒什麼喜色。

    畢竟能到他們這樣的位置,一眼就能看穿表象,看起來景國有面子,其實吃虧的還是景國。

    唐隆鎮和周邊大片土地啊......

    李星洲見兩個老頭悶悶不樂,只能安慰道:“別擔心,遲早會讓他們吐出來了。”

    兩人默默點頭,大概也只能如此。

    夏國臣服的消息很快就從宮中傳出,民眾自然高興,大街小巷上都議論起來,隔著王府庭院的圍牆,也能聽到外面的隱約歡呼聲。

    何昭和德公卻一臉憂色的喝高了,人在心裡有事的時候最容易醉。

    最後,他只好安排下人讓兩人留在王府,吩咐下人照顧好。

    等安頓好兩人,他去馬廄牽來眉雪,約了季春生一起進宮。

    很快太陽落山,街道卻逐漸熱鬧起來,路上,道路兩邊已經有明眾開始談論夏國向景國臣服的事,說起此事,大多喜氣洋洋,十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