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四百一十三、內部矛盾+方新

    王府的喜宴從正月十二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上元節,然後又接著上元宴,一直襬到正月十六。

    這些天王府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收到的禮品堆積成山。

    這熱鬧之下,也暗流湧動。

    他到這個世界不過兩年,但卻有種滄桑之感。

    詠月閣的上元詩會依舊,之前李星洲曾在詩會上俘獲詩語芳心,又殺了李環銳氣,所以他特意帶著詩語、阿嬌還有秋兒、月兒前去。

    不過詠月閣詩會大不如前,來的人也很少,不復去年熱鬧盛事。

    原因很簡單,因為陳鈺接二連三頂撞皇上,許多人都不敢與他往裡,而他主辦的詩會,自然也沒人敢摻和,這就朝堂榮寵所帶來的變化。

    幾年詠月閣上元詩會,攏攏共共不過來了幾十人。

    其實十幾人都是王府的人

    明明去年還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的詩會,一下變得冷冷清清,只因為陳鈺頂撞了皇帝。

    一個大族,乃至一個王朝,興起需要幾代人的積累,但如果想敗壞,只要短短几年,一代人足矣。

    陳家的沒落雖然是大族興衰,可只是家族之事。

    在更大層面上,朝廷中也有更大沖突,一般來說人們總是內憂外患是最壞的情況,但現實卻是,只要有外患,往往就會伴隨內憂。

    這是因為外部高壓之下,往往會導致內部決策衝突,就會出現越來越糟的惡性循環。

    朝廷了的爭執也終於有了結果,事情是皇上定下的,楊洪昭為帥,兵分三路北上,禁軍神武、嶺捷、武烈三軍共計十五萬,關北軍、楊家軍共計五萬。

    中路軍楊洪昭率領十萬禁軍,走關北路,出真定北上。

    左路軍楊文廣率領,主力楊家軍和禁軍,出太原,三交之地北上。

    右路軍魏朝仁率領,主力關北軍加禁軍,伴隨中路軍往東,掩護主力軍行動。除去二十萬主力大軍,還需從關北路,京北路,京西路,蜀中等地調用十幾萬勞役負責配合大軍輔兵運輸輜重補給。

    這可以說是本朝最大規模的一次用兵。

    這些安排都是皇上做出的,因為冢道虞被撤的緣故,眾大臣也是噤若寒蟬,根本沒人敢反對皇帝的決策,李星洲上朝時也只能幹聽著,不說話。

    許多大臣對冢大將軍的遭遇抱有不忿之情,所以皇上一問,都是“皇上做主便可”“皇上英明神武”“皇上自行決斷就好”之類的話。

    看似順從,實則是無聲抗爭。

    而更加激進的,比如侍衛軍馬軍指揮使趙光華,幾個樞密院事等更是直接上了奏表請辭。

    皇帝大怒,當場同意他們的辭表,一下樞密院加三衙,有十幾人辭職,關鍵還是在朝廷準備出兵的時候。

    樞密院可是總管天下軍事的樞要部門,不得已皇上啟用之前被貶的童冠等人,然後又提拔新人,可樞密院不是其他地方,並不是誰都能勝任,有戰事經驗的人少之又少。

    朝廷中劍拔弩張,皇帝不能讓步,因為這關乎天家威嚴,關乎天家統治的權威。

    而請辭的官員也不讓步,因為他們覺得冢道虞是冤枉的,他們堅持自己的初心,認為這是對皇上好,這是為江山社稷好。

    雙方都不肯讓步,於是都堅持住了。

    李星洲心裡嘆氣,但在朝堂之上,他也不好說話,冢道虞確實冤枉,皇帝也不可能讓步。

    就在這時,蜀中吳家,京西田家等紛紛進京,託關係和皇家說上話,表示願意出錢資為皇家分憂。

    皇上自然十分高興,在朝堂上當場就斥責朝中大臣,說“遊些人身為人臣,卻還不如在野之人關心江山社稷,知道為朕分憂”之類的話。

    皇上說這話也是樞密院,三衙等十幾人給氣急了,結果話一出,更加激怒其他大臣,他們堂堂朝廷重臣,為皇上做了那麼多年的事,結果到頭來就因為幾個錢,頓時還不如才來的外人了?

    於是更加沒人說話,甚至陸續有人告病不上朝。

    李星洲看到這種局勢是就感覺要出事,因為他對當今皇帝還是瞭解的,總的來說,作為上位至尊,他是合格的,甚至某些方面還很優秀,但是人就會有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