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四百一十七、第二條通道

    他腦海中忍不住想到那些戰爭史,以為參考,中國歷史上其實史料真實記載,而不是演義戲曲,道聽途說的百萬人規模大戰是非常非常少的。

    當初宋朝與金伐遼,舉國之兵兩次加起來,總共也就十幾萬大軍。

    但大名鼎鼎的長平之戰卻是少有前後人數投入達到百萬的史詩級大戰,而且數據十分可靠,留下的殘骸屍骨堆也被後世發掘考證。

    趙國舉國之力出兵四十五萬,這其中十五萬左右是帶甲的正規軍,而其它三十多萬都是負責後勤補給,臨時也可以上戰場的民兵。

    而秦國出兵五十多萬,是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到後期已經打到秦王親自去徵十五歲以上男丁上戰場的程度。

    也就說,按這個數據看,秦國人口五百多萬。

    而秦國這些人裡,正規軍也是十幾萬,剩下的都是民兵,平時只負責運輸軍隊輜重,糧食,迫不得已才會加入戰場,所以足見後勤補有多難,有多重要。

    後期白起坑殺幾十萬趙國降卒時其實正規軍基本已經打沒了,殺的都是民兵。

    想起這場戰戰,李星洲忍不住看向北方巍峨太行山腳下,不由噓噓,就是在那,百萬人級別大戰。

    長平就在丹水源頭,江州北方,太行山腳下。

    與許多人印象中不同,其實秦國和趙國長平之戰起初是旗鼓相當的,因為秦國和趙國都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而趙國老將廉頗非常有張略眼光,他從大局上看出秦軍可能會走太行道繞後,所以邊戰邊退,退到丹水以東,將大片丹水附近的平原讓給秦軍。

    秦軍完全被卡死在丹水東西的平原,不得寸進,加上勞師遠征,秦軍消耗十分大,後勤補給難度是趙國的好幾倍,因為趙國首都邯鄲離廉頗前線距離十分近。

    這樣僵持三個月,後勤補給把兩個國家都弄得澆頭爛額,但顯然秦國更加頭大,因為他們深入地方領土作戰,補給線太長。

    這時候大名鼎鼎的趙括來了,因為中了秦國反間計,趙國主帥從廉頗換成趙括。

    趙括人生第一站,也是最後一戰,年輕氣盛的名將之後,一下率大軍衝過丹水,要知道廉頗當初退到丹水東安,就是為防止秦軍走太行道包抄他們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