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一百、德公問策

    你想想我們贏二十多次都不能全勝,遼人只要贏一次就能盡全功,這種風險與收益差距不是太大了嗎?長此以往遼人人人不畏戰,因為他們知道敗了也沒關係,還有機會;而景人人不想戰,因為心想勝了也不能全勝,遲早有一天會被脫垮。

    脫垮一軍需一日,拖垮一國家需要幾年?”

    李業一句接著一句問道,騎兵之所以強並不是很多人想的衝擊力,因為在水力鍛造成熟前,全身板甲沒有大規模裝備騎兵,騎兵直接衝重裝步兵很多時候都是找死,騎兵貴在機動性,光這一點就能在平原讓步兵束手無策。

    德公聽到這面色沉重,指節輕輕敲擊著桌面說不出話,思量許久才道:“冢道虞天天再說軍隊改制,要裁減步軍不惜錢帛擴充馬軍。

    但滿朝大臣大多反對,說養一軍馬之資足以蓄五名步軍,一馬能當五人乎?言辭確鑿,人人認為在理,老夫當時心中也是認同的,今日聽你這麼一說賬不是這麼算的啊.....”

    “短視罷了,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不過冢將軍也不對,他出發點是好,但自前朝丟了北方蓄馬之地後,要想擴充戰馬成馬軍已難上加難。”李業嘆息,沒了北方產戰馬的幾個州景朝想要擴馬軍難如登天。

    “那要如何?”德公也著急了。

    李業搖搖頭:“無解,這幾乎是一道無解的題,自古以來對付北方外敵只有漢朝之勝最為徹底,但那時漢朝騎兵就是威名遠揚的。”

    “朝廷大臣提出的所謂‘以步克騎’都是短視之見,只在一時,從戰術上講是可能獲得成功的,但從戰略上來說極其失敗。”

    德公不說話,一張老臉皺在一處,嘆氣道:“老夫之前從未想過北方各州竟如此重要......”

    李業也很無奈,很多東西是註定的,在古代部隊沒有機動性就意味著沒有進攻性,特別是來領土遼闊的帝國。

    要想遠征的時候出去打個仗都要走幾個月,一路上艱難的後勤補給,各種勞苦疾病,士卒疲乏,士氣低下,說不定還沒打仗軍隊先垮了。

    以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漢朝,唐朝為例,各種重要戰役大多都是以少勝多,靠著機動性經常日夜奔襲轉戰千里,打敵人措手不及。

    當初漢軍橫行大漠幾千裡,蘇定方百騎闖牙帳,都是依仗機動性,出其不意,而且高機動性意味著著高生存能力,就是不能殺敵還能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