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六十五、詩會前

    詩會幾乎每年都有,但大多都是年節之時,比如元宵、中秋等時候。

    各地大商會出資合辦,籠絡才子,為的就是搏一個名聲,沾一點才氣。可別小看這才氣,本朝崇尚文治,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雖有家纏萬貫,衣食無憂,但也引人覬覦,如此一來這才氣很多時候都是保命的。

    對於讀書人來說,在各種各樣的詩會上嶄露頭角不止可以博得才名,還能為自己的前程鋪平道路。

    而在京都卻有著微妙的不一樣。

    這裡朱門林立,豪門無數,商人就算有錢也是說不上話的,這裡的詩會更加高端大氣上檔次,一般都是有名大儒,大學問家或者才名遠揚的人物才能舉辦詩會,光有錢是不行的,不然別人也不會賞臉,賞臉就是掉身份。

    對於讀書人來說京都的詩會想要拔得頭籌幾乎難如登天。天下學子,名流大家匯聚的京都競爭絕不是尋常地方州府可比,但競爭也意味著機遇。

    在京都任何一個詩會能夠名列前茅帶來的名聲也是難以想象的,若是地方州府的詩會頂多也就侷限於當地傳揚,再厲害出了州府就不會有人知道了,但京都可不一樣。天子腳下,全國上下人們的目光總是匯聚於此,只要有風吹草動轉瞬就會傳揚千里,也正因如此,若是能在京都揚名,基本也就相當於四海皆知。

    而且京都達官貴人無數,朝廷大員眾多,要是詩會上表現亮眼正好被誰看中,也可以博一個好前程。

    因此只要是詩會,無數讀書人擠破腦袋想往裡鑽,而那些名門之後也想盡辦法要嶄露頭角,在長輩面前留下好印象,與其說是詩會,也可以看做是社會上流的交際舞會,不過在這人們不會看你跳舞好不好,看的是詩詞寫得好不好。

    京城一共兩個有名的詩會,一個詠月閣詩會,因為舉辦者是當朝翰林大學士,判東京國子監,桃李滿天下的儒學大家陳鈺。

    另外就是怡華園,或者稱作梅園詩會。

    怡華園地處北城郊,因為種滿梅花故而又稱梅園,梅園很奇特“梅園花開早”一般會比其它梅早半個多月開放,所以後來也就有了吟詩賞梅的梅園詩會。並非每年都舉辦,但一舉辦也會轟動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