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十六、動力的發展史

    比如說板全身甲的普及。

    任何兵器都存在性價比的問題,板甲在水力鍛捶出現前就有,但問題在於造價高昂,性價比太低,只有少數歐洲大貴族才有。而一個兩個身穿全身板甲的人是影響不了戰局的。

    一直等到水力鍛造開始普及之後,利用水流的力量能夠不間斷的輕易舉起成年人根本舉不動的沉重鍛捶!

    新動力的出現意味著板甲的製造價格大幅度下降,於是全身板甲的騎士群在歐洲崛起了。

    全身板甲的防禦力其實真的很高,並沒有誇張,區別於普通板甲,它出現之初就是為了應對逐漸崛起的火槍而設計的,在那一段時間內,當火器未得到實質性發展前,如一座鐵碉堡的全身板甲確實在戰場上壓制了火器。

    那時在地球的另外一端,明朝軍隊火器普及率也高達七成,但他們的敵人卻大多不使用火器,沒有防禦火器的必要,也就沒有了發展防具的必要,所以明朝並沒有出現那種用鋼板把人裹起來的瘋狂防禦方式。

    想著想著李業忍不住想做一個水力系統。用來碾米磨面也好,用來打鐵鑄劍也好,用來鋸木造房也好,王府門前就是河又方便。

    既然作為未來人來到這個世界總要留下點什麼吧,即使沒有人知道,也在這世上留下點記號,證明他來過這裡。

    等千百年後,子孫後代在逛論壇貼吧討論時也有談資,驕傲的說起我們偉大的先祖早在多少年前就已經開始利用水流作為動力,是何等遠見高超!

    想著想著李業忍不住笑出來,他以前沒有從這樣的角度去思考過一件事。

    這就是歷史的傳承吧,他第一次能真切感受和理解那貫穿千年的傳承脈絡。或許很多先人也是這麼想的,而到千年之後,後人們響應他們的呼喚也這麼做了,那微妙的聯繫,血脈中的傳承,大概就是無數先人窮極一生累積在歷史中的驕傲,一絲一毫,點點滴滴,雲積成璀璨浩渺之長河,終於一日積跬步以至千里,匯砂礫而為高山,頂天立地,直達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