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老妖 作品

第38章 挑撥離間

    唐人鄉紳在莽朝這一代絕大多數過得很煎熬。

    這裡面原因主要是這些鄉紳夾在唐人和戎狄之間,兩面受氣不說,更是受累。

    一方面,為了保存家族和資產,地主鄉紳只能向戎狄低頭,不僅需要向戎狄甲主、百戶、千戶等輸送糧食、征夫、金錢等,還要承擔幫助戎狄穩固地方統治、徵收稅務等工作。

    一方面,他們這種行為相當於背叛了唐人,投靠蠻人,是為人不恥的,是被三教九流歧視,乃至仇恨的。

    所以趙慶這個既得利益者,在民族意識覺醒的背景下,都不願意效命趙家。

    按理來說,為了鞏固統治,戎狄應該學習契人,吸收唐人地主階層。

    畢竟地主鄉紳,才是神州大地上最有力量的階層,他們才是天下穩固的核心。

    因為他們雖然分散,但在卻是地方上會讀書識字、會練武習劍、有田畝資產、有糧食僕人的威望人士。

    一個王朝的穩定,就看地主階層對中央是否有凝聚力。

    有,則天下安,沒有,則天下亂。

    文朝有句話“天子與士大夫共治”,也就是說天下事,實際上是由士大夫與皇帝一起決策的。

    而文朝士大夫來自哪裡?

    自然是無數的鄉紳地主家庭。

    真正的寒門士子,佔比非常小。

    因為這個年代,書籍的售價不貴,但是學習的成本卻很高。

    首先拜師需要錢,其次參加科舉需要練習文筆。

    而練字,墨筆硯紙,都需要錢。

    窮人家的孩子幾歲就得幹活,那麼那麼多時間去背書習字、練習書法等。

    可惜,唐人鄉紳在戎狄眼裡,是最好的肥豬。

    是的,目光短淺,幾乎全族都是文盲的戎狄,把神州最有力量的階層盡數打到了對立面。

    就比如北方那個有名的劉復同,家財萬貫,生性豪爽,心懷大志,待人慷慨大方,在當地素有威望。

    可這麼一個連江南人都聽聞的豪傑,結果因為拒絕把家傳寶物獻給戎狄官僚,就被他們指派去修黃河了。

    而且還不是一個人,而是出錢、出人、出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