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九變 作品

第一百四十六章 結交李巖!(上)

薛瑾瑜帶了貼身侍女綠柳,和四名青衣家丁。

李巖只帶了一名叫做白鶴的小書童,大頭圓臉、雙目有神,看起來很是機靈。

人員組建完畢,帶上應用之物,啟程出發,直奔疏屬山。

疏屬山位於綏德城東北十五里處,是一座海拔不足千米的小山鋒,而且山勢平緩、草木稀疏,風景普通至極,沒什麼好欣賞的。

可是在綏德州一帶,甚至在整個西北地區,疏屬山卻是大大的有名,經常有文武官員、文人墨客前來遊玩,究其原因,便是疏屬山上葬著一位大名鼎鼎的悲情人物——公子扶蘇!

扶蘇,秦始皇之長子,性格寬和、信人而奮士,是秦始皇眾多兒子眾皇子當中最出色的一個,後因直言勸諫而觸怒了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帝在巡遊途中暴病而亡,遺詔命扶蘇立刻趕回咸陽,治理喪事並繼皇帝位……沒想到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為了一己私利,竟然偷偷的篡改了遺詔,擁立始皇帝的第十八子胡亥繼位,同時矯詔逼令公子扶蘇自盡。

扶蘇不知其中有詐,本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規矩,拔劍自刎,後被葬在了疏屬山上!

而胡亥繼位之後,寵幸奸佞、不理國政,殺害忠良、濫用民力,導致百姓造反、天下大亂,自己也死在了宮廷政變之中。

赳赳大秦,二世而亡!

……

再說秦鋒一行人,經過一番跋涉和攀爬,在中午時分來到了疏屬山的山頂上,見到了公子扶蘇的墳墓。

歷經一千八百多年的風霜雨雪,墳墓上的建築物早已蕩然無存了,只剩下一座三丈多高的封土堆,前面還有一塊後人重立的漢白玉墓碑,上面刻有‘秦公子扶蘇之墓’七個大字。

墓碑前還有大量殘破的杯、碟、碗、筷……都是古往今來,那些前來憑弔的文人墨客們留下的,用來盛放祭品之用。

祭品,秦鋒等人也準備了,而且很簡單,就是一杯酒水、三柱清香!

是不是簡陋了一些?

的確簡陋!

其實上山之前,薛瑾瑜本想準備豬、牛、羊三牲大貢,以及幾罈子美酒,好好祭奠一下公子扶蘇的,卻被秦鋒阻止了。

原因很簡單,祭祀逝者,有一番誠心足矣,沒必要太過於注重形式了,何況大災之年、饑民遍地,那些豐盛的酒肉,與其用來祭祀古人,不如設施給饑民們,多救活幾條人命,畢竟與逝者相比,還是活人更重要一些。

接下來,點燃三注清香,插在了墓碑前面,再將酒水灑在地上……眾人對著墳冢拜了三拜,祭祀儀式就算結束了,簡單又省事。

祭祀結束了,關於公子扶蘇的話題卻沒有結束,眾人在周圍找個陰涼處坐下,取出攜帶來的酒食,一邊吃喝,一邊議論。

薛瑾瑜首先發言:“鋒哥、表兄,依你們二人之見,若是沒有奸臣作亂,公子扶蘇不死,而是順利繼承了皇帝之位,大秦國祚可否長久的延續下去?”

“依我之見,縱然公子扶蘇能順利繼承皇位,大秦國祚亦難以延續長久,不過是多支撐幾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