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臺三問 作品

第六十五章、天地之法,執行不怠

    慕容正隨即給杜傲講述六扇門的起源來歷,杜傲這才恍然大悟。

    六扇門和杜傲固有認知不同。在杜傲固有認知之中,六扇門是隸屬於朝堂的機構,負責處理抓捕刑罰之類的事情。其實杜傲的這個想法並無差錯,六扇門的確負責這一方面的事宜。

    可是六扇門並非是完全隸屬於朝堂的機構,亦或者說大明的六扇門有且只有一半隸屬於朝堂。

    這一切都要從六扇門的來歷開始說起。

    六扇門創立的時間極早,遠在大明還沒有建立之前,就已成立了。據傳創立六扇門的人,是昔年著名的法學大家韓國九公子韓非。

    韓國覆滅之後,九公子孤身飄零,有感平民百姓受苦受難,故而創立了六扇門,他給六扇門定下的規矩正是天地之法,執行不怠,縱使沒有國家的依存。

    理想雖然十分豐滿,可現實卻十分骨感!

    韓非為六扇門定下了規矩以及各種抓捕的律法條紋,也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執行天地之法。

    可法的執行不僅需要足夠的人手,而且也需要物質基礎,所以六扇門很快就難以經營下去了。

    後來據傳六扇門能繼續存在經營,多虧了韓非的好友張良。

    張良也是韓非志同道合的夥伴,後來有感天下大亂,故而想要協助平定天下亂局,與韓非分道揚鑣。

    兩人雖然分道揚鑣,張良對韓非所行之事卻非常讚許,最後再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聯繫到了當時的墨家。

    當時天下有兩大顯學,正是儒墨兩家。

    特別是墨家的影響力極為深遠,而且因為墨家創始人墨子出生貧微,學說創立就是維護下層百姓的利益,如此一來到與六扇門的理念吻合。

    在墨家的大力支持之下,六扇門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後來諸子百家不少學派之人也認同六扇門的理念,紛紛加入,六扇門的勢力擴張,最終遍及天下。

    近八百年的風雲跌宕,六扇門也曾因理念不合,進行了數次分裂,又曾遭受過諸多打擊,可始終好事保存了下來。只是保存下來的形勢不一樣。

    譬如南域兩宋,六扇門雖然完全保存了下來,卻已徹底融入了朝堂機構,成為了朝堂的一部分。大明也有六扇門,六扇門其中一部分也徹底融入了大明的機構,但還有一部分還是維持獨立狀態,仍舊遵循則古老的規矩:天地之法,執行不怠,縱使沒有國家的依存。

    這裡的縱使沒有國家的依存,變成了,不受國家的束縛,執行天地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