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八十九章 流杯池

周至給小夥伴們解說道:“上聯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伸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這就是著名成語,無欲則剛的出處。”

“孔子的意思是說剛毅這個屬性,應該針對公義而非私域而言,能夠做到為了維護公義而百折不回,方才可以稱之為‘剛’。”

“比如和尚,辛夷,為了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刻苦奮發,這三年來都沒如何睡過一個好覺,在我眼裡已經是剛毅得很了,但在孔子這裡卻不算,因為這是為了自己而做出的行為。”

“上聯的意思,就是說孔子寫完了關羽愛讀的《春秋》,都沒有發現一個真正的‘剛者’,而關羽他做到了。”

“下聯也好理解,就是歌頌關羽能夠做到這點的原因,因為他心裡充滿了孟夫子所說的‘浩然正氣’。”

“由仁及義,這是儒家思想裡一個重要的論點。以內心的‘仁’,即‘愛人之心’為起點,以正氣,即能夠維護自然和社會良性運轉的規則為支撐,方能做到為了維護公義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步入‘義’的境界。”

“仁是想法,有了‘愛人’的想法,其實就算仁;義卻是行動,能將仁的想法付諸實施,方才算義。”

“關羽做到了,所以他成了聖人。”

“知易行難。”方文玉點頭:“《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裡邊說的第七次,‘當它吟唱頌歌,卻只將會唱當做美德,從不追求歌中的意義’。”

“哈哈哈……其實我也是個假道學。”周至說道:“因為我懂這對聯表述的意思,但是自己卻也做不到,最多隻能當個傳聲筒。”

說完拍了拍方文玉的肩膀:“文玉你怕是我們所有人裡邊,最有可能做到的人了。”

“肘子你又謙虛了,你為社會做的貢獻,已經比我們大多了。”熊嬌說道。

周至擺手:“但是也達不到夫子的要求啊,夫子要求行為的動機是為了公義而行,我是為了個人興趣愛好,第一條基本項就不達標。”

“那我都懷疑關聖人就真的達標嗎?”衛非又開始抬槓了:“誰知道他怎麼想的?”

“哈哈哈哈……”周至樂了:“這就是另一說了,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關聖人,是配得上這幅對聯,能夠坐到這個廟宇中來的關聖人,是我們心裡的那個完美的關聖人,是千餘年來人們對行仁蹈義這種行為的推崇和仰慕,而並非針對關羽本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