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八十九章 互聯網


  玉器本身是一種非常難以炒作起來的門類,原因和青銅器、以及後來的象牙一樣,因為國家禁止流通,就沒有了炒作空間。

  因此除了早期流散出來的部分玉器外,到後來國內的古玉甚至賣不過新出的和田玉凋件。

  當然那得是真的xj和田玉,而不是什麼青海料,俄羅斯料。

  但是所有這些玉器裡邊,有一中例外,那就是黃玉。

  中國古代對玉色歷來頗有爭議,玉有幾色?何色為貴?各有看法。

  明代周履靖《夷門廣牘》中說:“于闐玉有五色,白玉色如酥,冷色、油色及雪花者皆次之。黃玉如慄者曰甘黃玉,焦黃次之。碧玉色青如藍靛,即今深青色,或有細墨星者、色澹者皆次之。墨玉色如漆,又謂之墨玉。赤玉如雞冠,人間少見。綠玉深綠色,中有飯糝者尤佳。甘青玉色澹青而帶黃。”大致給和田玉分出了這幾種顏色。

  如今的玉石愛好者尚白喜綠,首先玩的就是xj和田的白玉和碧玉,事實上,黃玉曾經傲視過羊脂玉。

  明代高廉在《遵生八箋》中提到:“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

  黃玉的黃色含蓄而內斂,溫潤而細膩,其聲若金磐之餘音,絕而復起殘聲遠沉,徐徐方盡。

  和田黃玉,其基質為白玉,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

  能稱為黃玉的,必須是肉質也被沁色為黃色,內外色一致,不露白才行。

  因此真正的甘黃玉,其稀有罕見程度比羊脂玉還要少,是玉中的珍品,自古以來就象徵著尊貴與靈氣。

  色質溫潤而不豔麗,氣質澹雅而不鋒利,與中國人推崇的“君子之道”相符,備受收藏界喜愛。到了明代,士大夫玩玉、賞玉,都以黃玉為貴,經濟價值遠超過羊脂白玉。

  到了清代,由於黃玉與“皇”諧音,又極稀少,身價不匪,加上產量稀少,儼然已經成為皇室貴族專用之物。

  歷代的黃玉文物,基本就都是宮廷置辦的細巧之器,而很多上古的黃玉製品,更是在宋明時期就成為玩家藏品,然後進入內府,變成了宮廷的傳世品。看書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