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四百五十一章 單字諡

    “這諡號是有來歷的,因為王洙除了學問精洽,對古籍整理修復收藏的貢獻巨大。還是北宋一朝數一數二的藏書家。”四表舅繼續講解。

    “僅其家藏書目著錄者,就有四萬三千卷,而類書之卷帙浩繁者,如《太平廣記》之類,還不在其間。”

    “最值得稱道的,是他的收藏方法,據說‘每所得一書,必求別本,參校無誤後,再以ez蒲圻縣棉紙,抄為書冊’,每冊厚度不超過四十頁,專門為借人和子弟閱覽之用;”

    “然後還要另抄一本,這一本則以黃絹裝表,放到藏書閣裡,稱為‘鎮庫書’。”

    “光如此抄錄的鎮庫之書,就多達餘五千多卷。”

    “他還和北宋另一位藏書大家,同為翰林學士的宋綬私交甚厚,曾經將自己研究出來的古籍修復之法傳授給宋綬,讓一時的藏書家們爭相彷效。”

    “知道了這些背景,再回過頭來讀兩人的留字,就有意思了。”

    梅堯臣是個愛逛古玩市場的人,曾經寫過一首詩,記錄的是他在汴京城古玩市場淘到了一個無人問津的碧玉罌,撿了大漏的故事。

    這首詩寫的就是另一個故事,意思是自己在市場上找到一幅畫得絕妙的古畫,不過已經破碎脆裂,因為上面有荊浩的留名,因此便買了下來,知道好友王洙是個修補古畫的高手,於是特意送了過來。

    這畫修復好之後,價值連城,著名山水畫家范寬,學到老死也學不到荊浩的神筆,另一畫家李成,也只能繼承到荊浩描繪平遠之景時的部分技巧。

    但是我拿這幅畫呢,也不換錢,只求王公勻一丸廷圭墨給我,算作報酬。

    最後還忍不住贊王洙一句——老王你簡直是無所不能,這修復古畫的手藝,那是讓“黃金白璧未為貴”啊!

    而王洙的跋文,則是記錄的荊浩的小傳。

    “荊浩,河內人,自號為洪穀子。博雅好古,以山水專門,頗得趣向。

    嘗謂‘吳道玄有筆而無墨,頃容有墨而無筆’。

    浩兼二子所長而有之。蓋有筆無墨者,見落筆蹊徑而少自然;有墨而無筆者,去斧鑿痕而多變態。

    故王洽之所畫者,先潑墨於縑素之上,然後取其高低上下自然之勢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