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章 回家

    打那以後,老爸也就不再強制要求周至睡午覺了。

    不過家裡,很快又添置了一部《全唐詩》。

    因此當週至拿學問作為研究笑笑生作品的藉口,老爸還是老規矩,拿出證據來,我們實事求是。

    於是周至給老爸講解自己的讀書心得,認為書中雖然是寫的宋代故事,但是社會背景和結構卻是明代的,並且舉出了許多職官、稱呼、風俗上的例子。

    還有就是書中幾處方言,比如“耶樂”,“吆不倒臺”這些詞語,在現在的夾川方言當中,依舊被完美地保留。

    這既證明了夾川方言是北方語系,又證明了它極大地保留著古代語言的痕跡,具體的證據,恰恰都在這部書裡。

    因此笑笑生作品,就是夾川方言堪稱北方古語活化石的明證。

    雖然粵語也是活化石,但是粵語受南方方言影響甚重,不一定就是古語的原貌。

    不管如何,夾川方言應當有其重要地位,不過到底屬於西南官話到現代方言變化過程中,哪一階段“中間產品”,還有待考證。

    這些東西,卻是老爸自己在讀笑笑生原版的時候,都沒有思考過的問題,不禁大為高興,要周至組織出一篇文章來。

    這便讓周至逃過了那次死劫。

    當時周至就在心裡暗笑。老爸就是如此,他的開明思想,是讀書給他帶來的開闊眼界,而不是出於自身的靈動。

    難道我就不能一邊看刺激小內容,一邊思考夾川方言是古語言化石的問題?切!

    想到這些,周至臉上不由得帶起古怪的笑容。

    因為他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兒,對呀!解決問題的扣子,這不就找到了嗎?

    另一個時空裡,高二那年的暑假,周至曾經做過一件事情,就是寫過一篇文章,投稿到《巴蜀文學》,並且獲得了刊印。

    一個高二少年的作品,能被省內第一權威的文學刊物刊載,這事情在當年的夾川縣城,也引起過一陣小小轟動,蠻州電視臺和蜀都日報,當時還做了小小的新聞採訪。

    其實周至心裡,當時只是想通過這種方法,賺一點可憐的零花錢而已。

    周家不慣著孩子,周至的零花錢,基本都是來自假期裡承包飯桌,從蘇秀琴給的“包工包料”錢裡邊規劃摳搜出來的。

    因此那筆稿費,可著實讓周至滋潤了好一陣子。

    而現在這篇文章,在周至的計劃裡,能夠發揮的作用,必須遠比當時要大得多。

    輿論的影響力。

    如今的輿論影響力,相比後世頭條點擊排行這些來,只能算是剛起步。

    但是並不是說它就不厲害,就憑夾川一點風聲一晚上就能傳遍全城的事實來看,輿論影響力,也是可以得用的。

    蜀都日報和蠻州電視臺,那是省市級別,如果操作得及時,吹到夾川政壇上,就好像來自太平洋上的氣旋抵達深處內陸的蜀川盆地一樣,哪怕只剩下些微的影響,也是能帶來一場小雨的。

    更何況以自己如今的筆力和所掌握的素材,何必在拘泥於一篇隨筆,完全可以讓這股風,變得再大一些!

    ……

    ……

    傷口恢復得不錯,三日之後,經過新華叔檢查同意,周至回到了家裡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