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夢星 作品

第一百八十九章 規則

    看她半睡半醒的樣子,劉子希可不敢得罪她,緩緩順著她的背,直到她再一次睡著。

    今天他可沒工夫和這位小祖宗繼續糾纏,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把小彌靜交給丫鬟以後,劉子希和陳伯一起往前院走。

    “陳伯,木匠那邊好了嗎?”

    雖然這麼問著有些剝削人的味道在裡面,一夜之間要人家做出一套自己從見過的麻將出來。

    但時間緊,任務重。劉子希也顧不得這些了。陳伯似乎對那些木匠十分有信心。臉上的神色沒有絲毫的慌張。

    “少爺就放心吧,絕對沒有問題。”

    見陳伯根本不慌,劉子希也就安心下來,他回到自己院子沒多久,一副精緻的麻將被送到了劉子希面前。

    要說起這麻將的由來,那可就多了去了。在前世劉子希甚至專門去了解過這個問題。

    有一種說得玄乎一下,說的是麻將本名應是「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108個好漢。

    相傳元末明初有個名叫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欲將水滸傳的故事讓達官貴人也知水滸故事,進而愛民護民遂發明麻將,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遊戲中。

    麻將以108張為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如牌中九條喻為「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一餅喻為「黑旋風」李逵。

    之所以分為萬、餅、條三類,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諧音。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牌,剛好108張。

    108條又是從四面八方匯聚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午個方為各掭四張牌計20張。

    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各階層,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及窮白,加上八張牌,整副牌共計136張。

    後來又加上各種花牌,整副牌共計144張。

    劉子希不知道這個說法的真偽,但知道傳出這樣話的人一定是水滸傳的愛好者。

    還有一種說法,麻將起源於護糧倉,麻將牌起源江蘇太倉,這是蘇州雜文作家"谷新之"研究得出的結論。

    太倉在古時是皇家糧倉,倉內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運」。

    糧倉既設,雀患便生。守倉兵丁以捕雀取樂,倉官變鼓勵為獎勵,發給竹製籌牌記數酬勞。

    這籌牌上刻有字,可用來作遊戲的工具;這牌子又是賞錢,有證券價值,於是便可以用來作輸贏。

    這種遊戲流傳下來,演變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將。其玩法,術語等都與捕捉麻雀有關。

    譬如筒、索、萬。筒的圖案是火槍的象形符號。幾筒表示幾具火槍。索即束,是細束捆串起來的鳥雀,所以一索圖案的是鳥,二索上像竹節,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計數,兵丁將鳥雀集合成「束」。萬,即賞錢。

    另外,東、西、南、北為風向,土槍無力,發射時要考慮風?。中,即打中,故塗紅色。白,即白板,打空槍之謂。發,即得賞發財。

    「碰」,即「砰」,槍聲。成牌之「胡」,實為「鶻」;屬鷹的一種,有高強的捕鳥本領,有了鶻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每局牌勝皆曰「鶻」。除此,麻將中的「吃」,「槓」等術語幾乎都要與捕捉麻雀聯繫起來。

    那麼,麻雀牌又怎麼叫作「麻將牌」呢?原來太倉方言的「鳥雀」就叫作「麻將」,「打鳥」或者「打麻雀」統稱「打麻將」,故麻雀牌也叫「麻將牌」。

    當然這些說是沒有得到證實的東西。

    我國最早有關麻將的計載,是宋朝楊大年著的《麻將經》。

    其中的內容和現今的麻將差不多。麻將發展到了清朝,沒有「一鳥」(一索),並且七個字是「公」、「侯」、「將」、「相」、「文」、「武」、「百」。

    清廷懷疑這七字和反清復明有關,於是下令禁之。

    到了道光年間,秀才陳實門坐他哥的船四處遊歷,船上的船員無聊聚賭,陳實門日日觀之,於是

    起了改進賭具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