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會變白 作品

第四十章 這叫投資

    “相聲適於明清,再早可追溯到宋代,那就太遠了,咱們不說。

    單說晚清的時候,相聲開始興盛,有張三祿,有窮不怕,窮不怕更被稱作相聲的祖師爺,當時號稱天橋八大怪。

    這些淵源諸位比我懂,我不班門弄斧,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偏偏在天橋這個地方,民間曲藝如此繁榮?”

    “……”

    甭管以前還是現在,凡是說相聲的,多數都沒念過什麼書,除了一些個例。

    他們接觸到的知識,就是傳下來的這些東西,都知道天橋火,但為什麼火,誰也不能系統的說出來。

    “清朝定都京城後,將旗人安置在內城,把原先的漢人和商販都往外城趕。那這些商販去哪兒了呢?

    書上有說:‘利用天壇及先農壇根,不必納地租,多來擺設浮攤,售賣雜貨,漸成小市’。

    天壇和先農壇這一片,這就是天橋的雛形。

    而隨著人口增加,外城的平民和商販越來越多,小市慢慢成了大市,直到晚清民國,達到了黃金時期。

    尤其是民國,政府改造城區,在這一片建了醫院、商場、飯店等等,又拓寬道路,重新規劃,把左右近鄰的市場和廟會連成一片,當時這一片有十座廟。

    有市場,有廟會,閒人多,閒錢多,那些撂地攤的、玩雜耍的、唱戲的自然就來了,號稱五行八作、什樣雜耍、百樣吃食。”

    姚遠先來了一段民俗歷史,然後才道:“所以您想想,從晚清到民國,直至解放初期,相聲的受眾都是這些平民百姓,閒雜人等。

    曲藝人想賺錢,就得說觀眾愛聽的。

    那當時的老百姓愛聽什麼呢?”

    咦?

    姚遠前面這一段,眾人云裡霧裡,而問出這句話來,老郭琢磨出點滋味,道:“《賣布頭》《拉洋片》?”

    “誒,這是民間行當,很多老百姓有親身經歷。”姚遠道。

    “《開粥廠》《誇住宅》?”于謙也道。

    “誒,表面刻畫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實際上呢?它符合底層群眾的意淫,幻想自己怎麼富,幻想別人怎麼富,這叫皇帝的金扁擔。”姚遠道。

    喲!

    在座的都來了點興趣,從這角度分析有點意思啊!

    說相聲怎麼分類,先從表演形式分,單口、對口、群口。

    或者從活兒上分,有講究貫口的,有唱的比較多的,有模仿比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