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君 作品

第44章 十年良醫

    米老孃第一個反對,“我親眼看著的還能有假?我是能讓外男碰我兒媳的老太婆麼?”

    眾人看了看米老孃,都搖搖頭,看向魚姐兒的目光就露出了驚豔之色。

    南水縣有多久沒有出現過上好的針灸大夫了?多到保和堂從第一藥鋪都半退位了。

    趙掌櫃深深地看了站著跟孫女說話的張阿公一眼,揹著手回了房。

    只要魚姐兒繼續學醫再多學一些針方,就算沒別的手段,他也能斷定,這南水縣的天,不出十年就要變了。

    剩下的事就不是張知魚能摻合的了,她雖然也摸了脈,但跟高大夫相比火候還差了不少,幾個大夫看了她寫的和高大夫寫的,就道:

    “還是看的病人太少。”

    “基礎也不能算紮實。”

    畢竟張阿公這方面在保和堂就是中下流。

    幾個大夫都有了小徒弟,一時為人師的勁兒上來,忍不住開了幾本書讓她照著看,一人幾本下來那單子最後寫得老長一條。好些都是各家藏書才有,能這樣指點魚姐兒,已經是愛才之心作祟,至於能不能找到就得看張家人自己的本事,他們是不可能再搭手的。

    張阿公接過來很寶貝地給她揣到小荷包,囑咐她不準弄丟了,到時候上顧家去挨個翻,能翻多少是多少。

    指點完魚姐兒,幾個大夫又圍著脈案研究起來,豆娘雖然是高大夫的病人,但已經是保和堂的大事,為了萬無一失,鋪子裡幾個婦人病的好手都出了場,遇到這種情況,同一派的大夫還是很團結的,行醫治病就得和人打交道,栽在陰溝裡的機會要多少有多少,所以一但病人來鬧,大家都會幫把手。

    高大夫是最清楚情況的,想了想就道:“只扎一次估計不成,她拖得太久了,往後還得出血,這針得一天兩次,至少給她紮上半個月。”

    米老孃在旁邊聽了這話兒就被嚇住了,“我們莊稼人,哪有功夫在城裡白耗,地裡的生計還不得全耽誤了。”

    李氏拉著魚姐兒,就看一直不開腔的谷二郎道:“豆娘給你生了孩子,保和堂出了醫藥,你連人都捨不得留下照顧她?碼頭抗包的漢子一日功夫下來足有四十文錢。”出把子力氣請人照顧她總使得吧?

    谷二郎聽了這話兒,想起起家裡的孩子和躺在床上的妻子,哀求地看著老孃道:“家裡讓大哥幫著照看,我留在城裡看豆娘,下午送了你回去我就過來。”

    米老孃哼哼兩句,也沒再反對,自覺只要有進賬,她也不是那等惡婆婆,只點名道:“之後扎針還得這小大夫來。不能讓男人瞧了身子去。”

    這事兒得趙掌櫃拍板,畢竟魚姐兒不是保和堂的人,只要能送走這家人,趙掌櫃一千萬個樂意,都不用想就點了頭,怕魚姐兒貪玩,還用錢勾她:“你從今兒起,這半個月日日來保和堂給她扎兩次針,我給你出診費。一天十五文怎麼樣?”

    張知魚求之不得,大夫不看病人,學了也是白學,這事兒她自己就能做主,但她還有事想做,只是有點不好意思。

    趙掌櫃見她久不答應,也開始反思起來,聰哥兒這年歲一天要挨三頓揍,如今讓一個小女娘來給人治病,是不是課業繁重了些?

    就這會兒功夫,魚姐兒已經考慮清楚了,看著趙掌櫃慢慢道:“我想把這半個月的工錢預支出來,成不成?”這樣她身上的錢加起來就有二百五十七文了,怎麼也能給顧慈買個樂子聽聽響兒。

    此話一出。張阿公先按捺不住了,看著魚姐兒小聲道:“哪有剛上工就問老闆支薪酬的?這還不得被人打出去。”

    趙掌櫃做久了老闆,不是頭一回遇見這事兒,兩百多文錢他還出得起,主要是豆娘如今要她扎呢,萬一這孩子脾氣一上來寧願在家玩泥巴怎麼辦?便伸手攔住張阿公,跟長生道:“去帳房支二百二十五文錢來給小張大夫。”

    小張大夫,小張大夫,張阿公在嘴裡唸了幾遍,真比吃了仙丹還舒服,轉頭就要把魚姐兒提過來再三囑咐她回家好好學習。

    四下一掃,到處都不見魚姐兒身影。

    魚姐兒早出了保和堂大門,抱著鼓鼓囊囊的錢袋子笑得眼睛都看不見了,李氏見她這個財迷

    樣兒就好笑,家裡也沒餓著她怎麼就這麼貪財呢?

    把錢數了又數的張知魚拉著娘就要去菜市場,她已經知道給顧慈準備什麼生日禮物了。

    李氏從來不會收孩子的錢,她小時候繡花做飯賣的錢沈老孃也不會收她的,只是看著這麼大一包銅板心裡有些心疼,不許她一下子全花了。

    張知魚點點頭,一落地就往牛市鑽,李氏就扯住她說,“你這點錢連個牛蹄子都買不起,還想買牛?”

    “不是,我想買點牛奶家去做好吃的,慈姑明兒過生,我答應了送他禮物。”顧家能準備的只有比她更多更好,做為一個現代人她也只能用新奇取勝,保證這小土著沒見過蛋糕,還不把他高興得跟二郎似的不停轉?

    牛市有很多牛,當然也包括剛生崽兒的母牛,有人要牛坊主也賣,一小桶的奶跟肉價差不了多少,有時候甚至還要更貴,小孩小牛都得吃奶才能長大。所以大家都認為奶是比肉更好的東西,兩百多文一下就花去一半多,但魚姐兒佔顧家的便宜又怎麼是這點子奶能還清的,李氏也就沒有阻攔。

    雞蛋家裡不用買,李氏每天都得進菜,蛋還還有好些。

    雖然只剩一百文錢,但張知魚還是在家裡掀起不小的波瀾——滿巷子的小孩兒再沒有六七歲就能掙這麼多錢的,雖然魚姐兒預支了工錢,但他們想支也得找著人支吶。

    幾個小丫頭把錢倒在床上數了又數,雖然錢不是她們的,但大姐(侄女兒)是她們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