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三途 作品

第三十八章:嵌入

    所幸,孟實十分照顧蘇問,將他的場次從上午安排到了傍晚,那段時間還算涼爽,聽眾也多,再加上蘇問自身積累的人氣吸引,靈韻收入到也還算穩定。

    七月初九,又是一圩,蘇問上臺新說了一場魔改版的楊志賣刀。

    沒錯,楊志賣刀,是他最新推出的曲目。

    蘇問竟然敢說楊志賣刀?

    不怕引來有心人的關注,或者其他什麼麻煩嗎?

    當然不怕!

    有心人關注,關注個什麼?

    楊志賣刀那件事情,早就傳遍安平縣了,屬於人盡皆知,口口相傳的典故。

    蘇問作為一個說書人,將其納入書中,改寫出來,這不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就算真有什麼有心人,也不會將這件事情聯繫到蘇問身上,更不可能異想天開的認為蘇問與楊志有什麼關係,如果楊志跟蘇問有關係,那整個安平縣的老百姓怕是都跟楊志有關係,大傢伙都在傳,大傢伙都在說,憑什麼就抓蘇問一個?

    就因為他書說得好?

    這不是扯淡嗎!

    所以,有心人關注什麼的根本不存在,其他麻煩就更不用說了。

    誰會因為楊志找蘇問麻煩,是周大海,馬成山,張慶方那三個死鬼,還是已經被人連皮帶肉,吃幹抹淨的黑風堂?

    沒有人!

    同這件事情有牽扯的人都已經死了,其他人又沒有什麼利益相關,幹什麼要來找蘇問麻煩?

    所以,蘇問說楊志賣刀,不僅沒有麻煩,反而還得到不少讚賞,其中甚至包括官府與飛雲幫,因為蘇問說的這一出楊志賣刀,是在為他們背書,給黑風堂潑髒水,讓以前黑風堂剝削欺壓,生成積累的民意怒怨,有一個可供發洩的對象。

    這也就是為什麼,民間有那麼多青天斷案,懲治貪官,豪俠仗義,斬殺惡霸的故事。

    下層的黎民需要一個樹洞,發洩,平息,藉慰,寄託他們的情緒。

    上層的權貴需要一個馬桶,承擔,揹負,排洩,穩定他們的統治。

    所以,就算現實中有那麼多的黑,那麼多的惡,那麼的骯髒汙穢,也不影響故事裡的光明,正義,美好與純淨,因為故事終究是故事,不可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