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胖A 作品

第四百三十八章 充足預算

院線老闆通常只給電影不到一個月的上映時間,有時候電影試映不理想,甚至會不到一週就下畫。

因為,絕大部分的港片,只能在在香江當地上映。一年香江電影產量幾百部,但是拿到海外發行的,只有幾十部。

正是因此,大部分的電影投資人,往往是以能夠在香江市場回本的標準來衡量投資預算的。

90年代之後,香江院線市場跟世界各地的院線市場一樣,把單廳大型影院,改成了有多個放映廳的小影院組成的影城。

這樣可以同時多上映幾種不同的影片,讓觀眾來選擇。之後,電影上映的時間才逐漸開始增加到2個月左右。

因為,電影院的多廳放映,導致某部電影撲街,實際上,對於電影院整體的上座率影響不大。

而能夠給觀眾提供不同影片來選擇,反而讓院線的業績更穩定,所以,電影下畫的時間可以延長。

目前,香江電影市場上水準之上的電影票房區間是在幾十萬元至兩千多萬元之間。大部分的電影劇組都沒有幻想拿到500萬以上的票房。

所以,正常的香江電影製作預算多是低於300萬元的。只有極少數賣座的導演或巨星,其片酬和票房號召力靠譜,所以,才敢於搞出製作成本500萬元以上的大製作。

沒錯!五百萬以上的預算就已經算是大製作了,而一千萬以上的預算,這個年代更是鳳毛麟角。

劉森思考片刻說道:

“這部電影的預算,提升到1000萬港元吧。1000萬元預算,其中,五成的拍攝費用,五成用於後期製作。希望電影的質量不要讓我失望!”

原本84年上映的《開心鬼》,預算才不過200萬港元,雖然,整體上還是小成本電影。但卻靠著劇情和演員契合,以及電影的音樂更是成為畫龍點睛的手筆。但由於預算問題,打磨的還是不夠精細。

光是電影拍攝過程中需要消耗的電影膠片,就需要精打細算。因為,預算本來就不多,不省著點拍,可能膠片都不足以支持到劇情全部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