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胖A 作品

第四百三十五章 來來往往

從70年代開始,九龍巴士上市不久後,那覺坤就開始持續的加碼電影院的投資。到了80年代初,持續獲得其投資的金公主院線,已然跟召氏、jh兩大院線三分天下。當然了,香江雖然還有代表內地的銀都機構,以及一些零散的電影院。但相當於這三大院線的市場份額而言,幾乎是可以忽略。

由於金公主院線快速的擴張,迫使了召氏和jh等等傳統院線大佬,開始聯手打壓金公主,使得香江本地的電影製片公司,紛紛不跟金公主院線合作,讓金公主院線片源不足,只能放映老片或西片。而這個年代的香江電影還處於上升期,本地的觀眾對港片更感興趣,所以,金公主院線的上座率開始下滑。

這就迫使了那覺坤開始投資製片公司,通過自主扶持電影製片公司,讓金公主院線獲得穩定的片源。

香江80年代異軍突起的新藝城,與其說是新藝城七怪、新藝城三巨頭的功勞,還不如說是那覺坤的大力支持。

沒有那覺坤投資新藝城,新藝城可能就會跟香江其他的影視公司一樣做不長久。而沒有那覺坤這個大老闆的鎮壓,新藝城根本沒法擁有凝聚力。

從新藝城創業開始的新藝城七怪,不久後紛紛因為理念分歧,或者是掌握的話語權不等,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平起平坐,產生了上下尊卑的概念之後,自然就陸續的離開。等到剩下新藝城三巨頭之後,其神話一直上演,但卻因為持股多寡不同,分贓不均,逐漸出現越來越大的裂痕。

至90年代初期,那覺坤去世之後,三巨頭也徹底分道揚鑣,無論的口碑,還是實力都處於顛峰時期的新藝城,轟然解體。

由此可見,“志同道合”是多麼不靠譜的事情,不涉及到利益的志同道合,或許,能夠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