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推廣仙稻

    試驗田只有三丈見方。

    楊遇安將道景落於這小小的地塊上全力催發,不到一個月,稻穀便已成熟抽穗。

    有個十日,便成熟可收割了。

    如此恐怖的生長速度,讓旁邊參與試驗其他人驚為天人,懷疑這是不是某種仙家稻米。

    楊遇安知道內情,自然不驚訝。

    哪怕前世不經他額外催熟的占城稻,也差不多兩到三個月就能成熟,再配合各種晚稻輪種,一年兩造三造輕輕鬆鬆。

    否則何以被稱之為“仙稻”?

    當然,經過他道景催熟的林邑仙稻,生長速度就更是驚人了,不到兩個月就一造,那豈不是可以達到一年四五造?

    不過楊遇安很快就發現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他的道景雖然可以加快農作物生長速度,卻不能直接增加土地肥力。

    反而因為他過度催發稻苗生長,這三丈見方的小試驗田短時間內迅速榨乾地力,接下來將寸草難生。

    沒有一兩年蘊養,休想恢復如初。

    他不由慶幸自己沒有盲目動用外景催熟全郡的作物,否則到頭來忙碌一番,導致丹陽赤地千里,那就得不償失。

    “畢竟是人工催熟,而非自然條件下的生長。前者乃是涸澤而漁,後者則屬於邊長邊養,更可持續。”

    經過這次試驗,他對於自己的社稷之道有了更深的領悟。

    順應天地萬物法則,不違背自然農時。

    這正是計然之道第三重境界,知時用物,而非盲目追時。

    林邑仙稻高產,耐旱,生長快,不挑剔地方,只要楊遇安不揠苗助長,對地力的傷害可以通過綠肥迅速恢復。

    但也不是全無缺點。

    譬如相比起傳統白稻,仙稻色雜,顆粒細小,口感偏硬,絕對算不上什麼上等食材。

    可話說回來,如今世道喪亂,大部分人食不果腹,哪裡有什麼閒工夫考慮食材高不高級,是否可口?

    那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肉食者才會考慮到事。對於底層泥腿子來說,能夠填飽肚子的就是好食材。

    總比吃草根啃樹皮要好吧?

    所以相比起高產易種的優點,林邑仙稻的缺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楊遇安當即拍板,將這批次的林邑仙稻全部種上,等後續海船將其餘仙稻運上來,再陸續推廣到瓊花盟控制的各處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