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物盡其用

    這回當家們吸取上次教訓,喝令普通賊人遠遠守候在山坳外,只派少許心腹上山取糧。

    不多時,大袋大袋陳谷被搬運到山腳下,堆砌起小山一般的高度。

    眾人的嘴巴也越張越圓。

    樓世幹震撼過後,立即上前檢查,發現稻穀雖略顯陳舊,但沒有腐壞,能吃。

    兩個神僧果然沒有騙人。

    但很快他又被一個細節所吸引。

    部分色澤較新的糧袋錶面,隱隱約約寫著一個“義”字。

    “這是來自州縣義倉的存糧?”

    樓世幹皺眉問道。

    所謂義倉,源自於開皇五年朝廷的一道詔令。

    因為關中經常鬧慌,隋皇楊堅見不得有人餓死,便下詔讓各地官員積極勸說百姓在豐年將多餘的糧食捐獻出來,建立義倉,並交由當地有名望的“社司”負責管理。

    到了災荒之年,就能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這個詔令本身出發點是好的。

    天有不測風雲嘛,積穀防饑的確有必要。

    但人性都有自私的一面,誰真的放心將家中糧食交給外人管理?

    就不怕對方私下貪墨了?

    所以民辦義倉運行十年,跟最初設想的效果相距甚遠。

    到了開皇十五年,楊堅只得再下詔將義倉改為官辦,並且優先照顧京師所在的關隴地區。

    自願捐糧也就成了“自願”捐糧。

    成了一種變相的賦稅。

    那麼回到眼下,這些明顯是來自義倉的糧食,必然是公家之物。

    普通賊人不在乎,樓世幹怎麼可能不在乎?

    在杭州,公家就是他們自己家啊。

    “當然是義倉的存糧了,不然哪來這麼多保存完好的陳谷?”

    楊遇安聽出對方暗示,大大方方地承認。

    樓世幹皺起眉頭皺得更深:“這……”

    “這當然是沈公子的意思了!”楊遇安不等他多想,立即給出答案,“沈公子知道你們這一路走得艱難,早就想接濟一二。但沈氏本身家大業大,每日消耗巨量,一下子哪裡湊得出供養數千閒漢的口糧?自然是隻能往義倉裡打主意了。”

    “況且義倉本就是用來賑災,你們從婺州逃荒過來,可不就是災民?這叫物盡其用!”

    樓世幹這才稍稍恍然,扭頭望向半山腰的空洞:“所以這裡原是一處義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