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章水墨 作品

第五百五十章 災情與戰爭

    陝西。

    曾經奠定秦之強橫的八百里秦川,富庶的關中平原,在連年的旱災影響之下,早已是一片乾枯之景。

    當年天子御駕親征經過的渭水,如今大半河床裸露乾裂,渭水支流,更是大半徹底乾枯!

    若從天空看去,這鑄就了八百里秦川之名的渭水,在這連年的旱災之下,就如一道猙獰的傷疤一般,印刻在這陝西大地上。

    在前明末年,以及大恆初年,戰亂綿延,國運動盪,縱使連年載亂,朝廷也無力賑濟災荒。

    直至天子平定遼東,真正有組織,成規模的賑災,才隨之出現,時至如今,整個大恆,已然建立了一個完善且有序有效的賑災體系。

    從最開始朝廷撥錢糧,各災區府縣以工代賑,至如今昭武四年的工程賑災。

    在朝廷不惜代價的賑災之下,在這已經乾旱了數年的陝西大地,各府縣,已然隨處可見火熱朝天的工程之景。

    唯一不同以往的,或許就是掌握錢糧的,已經不是地方官員,而是由戶部撥款,工部統籌,然後,在工部派出的官員主導下,在各地施工。

    天子的指示很是清楚,一水利,二道路。

    而現如今,渭水近乎乾枯,無疑是最好的治理之時。

    故而,在工部及大恆工科院聯合勘察之後,幾乎是第一時間,便決定藉此乾涸之機,治理這條曾經多次氾濫的渭河,同時擇地興修水庫,水利。

    在曾經,治理河道,不外呼清芋修堤,以及種植樹木防水土流失。

    而現如今,也不外乎如此。

    只不過,乾涸的渭水,顯然比之氾濫的渭水,要好治理得多,興修水庫,水利設施,亦是容易得多。

    再加之大恆工科院輔助之下,對火藥的系統化運用,開山碎石……

    最重要的便是,水泥的出現,能夠大大的提升治理的效果。

    當然,在這大災之年,如此工程,耗費之錢糧,亦是堪稱海量。

    受災之地的渭水沿岸,數十萬災民雲集,在工部的直接統籌之下,日以繼日的勞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