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章水墨 作品

第三百八十章 制度確定

    昭武元年八月十三,時至天下動盪之際,駐紮在京城北郊大營的京軍,卻是在天子的一道旨意之下,徹底展開了更深層次的軍事改制,及名字上的試點改革。

    從宮中武院閣這個總參謀部,至各營都指揮使司,再至千戶層級,皆設參謀部及軍機參謀。

    職權亦是在這一次改制之中徹底定下來。

    武淵閣總參謀部,負責軍隊戰略層面的戰略規劃,戰略準備以及直到最終,李修才定下的情報蒐集。

    下屬各層級參謀部,以及軍機參謀,則是負責具體的戰術推演,以及詳細的戰術準備預案,維持各部運轉效率及戰鬥力的保持。

    毫無疑問,僅僅從職權上來看,參謀部的設立,不可避免的一點,便是對各級將領的權利有了極大的制衡。

    縱使如今參謀制度,還是處在雛形階段,但將領完全無需考慮任何人意見,一言而決的局面,似乎也得到了一定改變。

    但,也僅僅是似乎,或者說可能。

    自將京軍定為參謀制度試點部隊後,李修對京軍便是少有的極度關注,畢竟,事關軍心,就沒有小事。

    可得到的反饋,卻是讓他有些苦笑不得。

    事實上,參謀制度的出現,在軍中,引得的波動,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事實上,對參謀制度的出現,大多數將領,都不過就是將其當做一個軍師智囊團,不少將領,甚至還頗為喜聞樂見。

    顯然,數千年的人心慣性,可不是區區一道旨意,一個制度,就能輕易扭轉的。

    正如李修所想的那般,參謀制度,要從智囊的輔助地位,走向決策的主導地位,還需要用功績一點一點的扭轉人心。

    只不過,這注定是極其漫長的事情,至少,參謀制度,在京軍的試點,要交出一個完美的答卷,才能徹底在整個大恆軍中推行。

    事實上,自參謀制度確定之後,李修便沒了對參謀制度的重點關注,只有了對待朝廷任何機構平等關注。

    其原因,自然不是他對參謀制度不寄予厚望,正是因為寄予厚望,李修才更不願拔苗助長。

    任何一個制度完善,皆是因勢利導,自然生長健全,拔苗助長,非是長久之計,更何況,如今,立國之劫,已然洶湧襲來,事關大恆國運,已然由不得李修在一個制度上關注太多。

    “江南水師難對叛軍水師造成壓制,海疆之亂,就不可能杜絕!”

    “必須增強江南水師,可在湛江再設一水師大營,整合沿海舟船水師……”

    “如今遼東局勢已穩,後金兵鋒轉向蒙古,唯有遼鎮尚且坐鎮遼東,遼東方面壓力減輕,能否再抽調部分登萊水師開赴江南,支援江南水師?”

    ……

    “大同,宣化,延慶,皆是地勢平緩,可供大軍長驅直入之地,三地防禦要加強,一旦林丹汗與代善徹底聯合,叩邊大恆,此戰,乃是大恆立國之戰,必須禦敵於國門之外,打出大恆聲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江南調運的一批糧草,已經抵達了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