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之門 作品

第十八章 未來的路

    現代工業早已經完成了高度分工,譬如鍊銅與鍊鐵的工廠就絕不可能是同一座。但在趙長星的規劃之中,他卻在儘可能的合併這些分工,儘可能的達成用一座工廠生產出儘可能多的東西的目的。

    這很顯然會造成效率的極大降低,令其不像是工業化,而像是初步升級了一點的人工化。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重建整個工業系統談何容易,現階段也只能先這樣一點一點的慢慢推進。再說,就算這些初步的“工業化”效率再低,也總比在一號基地的實驗室之中手工定製來的效率高。

    “等第一代的孩子們和第二代的孩子們成年,我就有了30名成年勞力可以使用。再加上我,31個人,只要有足夠的建材,最多4個月就能將新的種植基地建造出來。唔,也就是說,從此刻開始算起,在19年半的時間裡,我必須要將新的種植基地的建材準備好。算上生產週期,所需要的那些工廠,在16年之內必須要建成。不過,再過個幾年,第一代的孩子們就已經成年了,他們也可以成為我的助力……”

    反覆計算,思考,趙長星終於決定了這個方案。

    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之中,趙長星總是會下意識的感受到一種緊迫感,似乎有什麼人一直在背後催促他一樣。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儘可能快的擴大人口,儘可能快的實現全面工業化。因為人類文明的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快速提升。

    這段時間之中,雖然小希一直都沒有再接收到那種奇怪的信號,但內心深處的危機感卻始終未能消散。

    等第二代的小嬰兒們出了月子,趙長星便再一次回到了一號基地,開始了自己接下來的工作。

    他已經決定,要先建造一個電爐出來,先具備生產各種不同類型鋼材的能力。畢竟鋼材是後續一切建設的基礎。不僅建造新的種植基地需要,生產其餘各種設備同樣需要。

    不過生產電爐本身也是需要鋼材的。沒柰何,趙長星只能先想辦法弄點鐵礦石來,然後用現有的那個小電爐,幾十斤幾十斤的慢慢煉吧。

    在這段時間之中,資源勘探衛星一直在探測這顆星球,哪裡有什麼礦脈,趙長星早已瞭然於心。就在距離一號基地不遠的地方就存在有一處黃鐵礦,長度有3000米左右,寬度約有150米,估計儲量大約有……250萬噸。

    這麼小的鐵礦,其全部儲量恐怕都不夠地球時代幾艘貨輪運的。但對於趙長星來說,已經算是龐然大物。

    尤其是,它是露天鐵礦。只要想辦法能將礦石切割弄走,弄到一號基地的工業區去,就能煉出鋼鐵來。

    趙長星將紅旗號太空車改裝一番,將其變成了打孔與破碎機,後面還掛上了車斗,便雄赳赳氣昂昂的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