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是福 作品

281 坦克集群進攻

    犀牛坦克集群的密度不高,但縱深卻有一種源源不斷的優勢。

    李長青可是得到了足足十萬輛犀牛坦克,這也是他膽敢主動發起攻勢的底氣。

    此時正在被大西洋同盟火炮覆蓋轟擊的犀牛坦克,不過才區區幾百輛而已。

    後面還有大片大片等著進入戰場的犀牛坦克預備隊。

    前沿陣地中的白頭鷹聯邦士兵,看到己方密密麻麻的炮火將敵方坦克集群籠罩後,忍不住爆發出歡呼聲。

    沒有人能拒絕己方的火力覆蓋,那真的是令人難以忘懷的一幕。

    正所謂,富則火力覆蓋。

    事實上,如果有能力的話,誰不想那炮彈將敵人給覆蓋了?

    拿人命去拼,都是沒辦法的事情。

    然而,當第一輛犀牛坦克突破炮火籠罩的硝煙,出現在前沿陣地的步兵眼前,將一串串鐵絲網和叉排木等障礙物輕鬆推平時,前沿陣地的歡呼聲陡然一滯,迅速進入戰鬥狀態。

    他們都是有著豐富戰鬥經驗的老兵,自然不會天真的以為光憑藉火力覆蓋就能全殲敵軍的裝甲力量。

    實際上重炮轟擊對步兵集群的殺傷力遠高於對裝甲單位的殺傷力。

    畢竟火炮的炮彈只要不是剛好擊中行駛中的裝甲單位,很難摧毀目標。

    超視距的重炮轟擊,準頭往往還不咋地,跟空軍的水平轟炸都沒法比。

    殲滅敵人的裝甲部隊,最好的辦法其實是派遣空軍,俯衝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機就是裝甲部隊的剋星。

    一個低空轟炸和掃射,什麼重型坦克都給你打爛。

    坦克頂部裝甲的脆弱,和射角的問題,讓坦克面對飛機的時候,跟活棺材沒啥區別。

    如果大西洋同盟仍然制霸天空的話,李長青絕不會派遣坦克集群主動進攻,那相當於主動送死。

    但有了防空步兵車的掩護,打得大西洋同盟空軍都不敢露頭,就有了犀牛坦克發威的場地了。

    通通通~

    前沿陣地的部隊可不僅僅只是湯姆少校派遣的一個連隊,湯姆少校負責的只是整條防線的一小段而已。

    在犀牛坦克突破重炮火力封鎖網絡,壓平鐵絲網和障礙物的時候,一發發反坦克炮射出來的穿甲彈,不斷朝著開在前面的犀牛坦克轟擊。

    伴隨著一聲聲爆炸的硝煙散盡,開炮的反坦克炮兵目瞪口呆。

    37毫米反坦克炮無論是轟擊在犀牛坦克的正面裝甲,還是側面裝甲(總是會有幸運兒做到這一點),穿甲彈都被輕鬆彈開,甚至讓犀牛坦克停頓一下都做不到。

    這說明對面開出大西洋同盟中型坦克(也被稱之為支援型坦克)的敵軍坦克的裝甲厚度,全都達到了重型坦克的標準。

    能防得住37毫米反坦克炮不算稀奇,疊裝甲誰不會啊。

    但裝甲越厚對發動機壓力越大的道理,小學生都知道,對方的坦克是怎麼開出這種速度的?

    當然,這個問題不是他們這些在前線賣命的大頭兵需要思考的,試探性炮擊結束後,反坦克炮兵們立刻丟棄自己的反坦克炮,輕裝向後方退去。

    對於財大氣粗的大西洋同盟而言,有著豐富戰鬥經驗的老兵遠比一門反坦克炮重要得多。

    丟掉裝備保全性命,並不罕見。

    沒多久,遭到反坦克炮轟擊的犀牛坦克就調轉炮塔展開反擊,一個急停後,對著開炮的位置紛紛送上一枚專門殺傷敵軍軟目標的榴彈。

    爆炸的氣浪甚至將沉重的37毫米反坦克炮掀飛出去。

    不過因為大西洋同盟的反坦克炮炮兵逃得都很果斷,真正殺傷的敵人寥寥無幾。

    隨著犀牛坦克以近乎無敵的姿勢,緩緩碾壓靠近戰壕時,越來越多的步兵順著交通壕後撤。

    只剩下扛著火箭筒的勇士還呆在那裡。

    近距離發射穿甲彈的火箭筒,對坦克裝甲的穿透力比37毫米反坦克炮還有效。

    至少,這個世界的武器科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