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是福 作品

247 統帥要跑

    “第三軍團為何沒有抵達預定戰場,此時正是決戰的關鍵時刻,第三軍團竟然敢如此怠慢軍機!”

    開戰不到半天功夫,辛迪亞就被下面那幫聯軍將領氣到了。

    由於馬拉塔聯軍主要是歐陸和大清的教官訓練的,所以為了方便指揮,引入了軍團的軍事建制,仿西方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

    每一個軍團其實都來自於一個馬拉塔土邦王國。

    因為每一個土邦的實力不同,所以各個軍團的兵力和裝備也有所不同。

    裝備方面還好說,反正大家都是冷兵器隊伍……

    兵力的差距可就大了。

    小的軍團只有萬八千人,其中大半還是武裝賤民湊出來的,大的軍團則足足有五六萬人!

    並且主體由僱傭軍組成,比如辛迪亞親率的第一軍團就是如此!

    辛迪亞能當上聯軍統帥,自然不是靠貴族民主選舉出來的,而是因為他手中的實力最強。

    然而,辛迪亞這老小子不地道,或者說秉承了封建時代幾乎所有統帥的通病——將友軍頂在前面,自己的嫡系放在安全的中軍後方……

    甚至第一軍團所在的還不是最後面,往後還有一支防止突襲的小軍團擋著。

    這番部署自然會讓下面的封建主不爽,不過辛迪亞不光手中實力夠硬,還有很多封建主跟辛迪亞穿一條褲子,再加上康熙帝和歐洲東印度公司的支持,辛迪亞的聯軍統帥地位可謂是穩如泰山。

    別看康熙帝被李長青打得地盤都丟光了,但清軍當年可是摁著印度次大陸這裡最強的莫臥兒王朝的精銳狠揍,名聲早就打出來了。

    而康熙帝又帶著傳聞中清軍裡面實力最強的核心滿八旗逃了出來,幾乎是清一色的騎兵軍事集團,印度的土邦王公們怎麼可能不畏懼?

    康熙帝到了印度次大陸南方海岸,又挑了幾個勢力弱小的城邦式土著王公下手,摧枯拉朽的攻佔了幾座大城後,印度土著們再也沒人懷疑清軍的實力了。

    只能說,這個時代的印度次大陸上的土邦實在是太弱了。

    不光是一盤散沙的弱,還有高度的封建腐敗和被高種姓壟斷的軍事集團帶來的虛弱。

    印度土邦王公都不願意建立賤民為主體的常備軍,全靠剎帝利之流的貴族武士集團撐腰,而剎帝利數量不多,還被奢華的生活腐蝕了拼命的精神,戰鬥力自然不會強多少……

    這也是為何印度次大陸這裡的軍事‘強國’,普遍都養著大量僱傭軍的緣故,甚至有不少西方的亡命徒過來當僱傭軍。

    印度阿三們戰鬥力不強,但卻賊有錢,給他們當僱傭軍賺得多不說,戰場上跑路也不會遭到什麼懲罰。

    前來彙報的人等辛迪亞發完怒火後,才如實彙報道:“第三軍團的將軍說他們在之前的唐軍衝擊下損失太大,不是他不想帶兵上前線,而是下面的戰士拒絕跟唐軍交戰……”

    “什麼?

    損失太大!

    第三軍團原本足足有兩萬多人,那一戰他們根本沒怎麼抵抗就被打崩了,損失能有兩千人?

    才一成的戰損,就不能打了?!

    馬拉塔聯軍中怎麼會有如此敗類!!!”

    辛迪亞的大鬍子都氣歪了。

    如果從戰場上退下來的部隊都不願意繼續上前線,等到所有的預備隊都打一輪,他手底下豈不是無兵可用了?

    別看開戰的時候,唐軍追著馬拉塔聯軍猛殺,一直殺到筋疲力盡才不得不退卻,實際上馬拉塔聯軍根本沒有做出太過頑強的抵抗,基本都是生力軍上去拼一輪就潰退下來。

    也就是說,馬拉塔聯軍的真實傷亡數據並不高。

    沒辦法,馬拉塔聯軍人數太多了,三萬多唐軍即便一人砍死兩個,也不過才殺六萬多人而已。

    更何況,戰鬥不是數學題,唐軍負責衝鋒的總兵力也只有一萬出頭,不可能全都押上,否則被馬拉塔聯軍爆後門咋辦?

    第三軍團屬於潰敗很快的那類型,所以損失在馬拉塔聯軍中算是少的了。

    如果是那些損失大的軍團,辛迪亞也不會這般催促,但第三軍團這種損失‘輕微’的部隊都這樣,辛迪亞怎能不怒,怎能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