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243章 溯其源




    公文一經張貼,家家戶戶就開始捕捉蝗蟲。



    大堆的蝗蟲被送到倉庫,密密麻麻,相當嚇人。



    程丹若問謝玄英:“這些收回來打算怎麼辦?”



    他道:“燒了?”



    “這太浪費了。”她考慮,“蝗蟲能當雞鴨的飼料,還能養魚蝦,作為豬飼料應該也不錯——先試試,曬乾磨粉,看雞吃不吃,吃的話應該就不要緊了。”



    蝗蟲有一定的毒性,但經過高溫蒸熟後,毒性會揮發一部分,再暴曬,或許毒性就微乎其微。



    假如能夠使用,無疑又是一種廢物利用,總比人自己吃好。



    謝玄英沒聽過這樣的說法,但道:“聽你的。”



    程丹若就命人買來石磨,將蟲堆在空地暴曬,曬乾後,僱人將其磨成粉,不必磨得多細,粗點也無妨。



    磨完後,裝袋儲存,使用前再蒸熟,試著給衙門裡的雞鴨投餵。



    動物對有毒物質有天然的敏感度,有毒就不會碰。



    程丹若衷心希望這法子有用,不止國庫窮,大同府衙的銀庫也很窮。



    但凡是想為百姓做事的,庫裡哪裡存得下錢財來?



    大約忙碌了五日,各地百姓將遺留的蝗蟲捕獲得七七八八,就該進行下一項工作了。



    所謂“秋耕熟地,春燒荒坡”,這是對付蝗蟲最為要緊的兩件事。



    如今是秋季,就要再大規模地翻一次地。



    按照錢師爺的說法,這是要除蝗蝻的遺種,借秋天陽氣入地,將其暴曬而死。



    程丹若特地去圍觀了這件事。



    和韃靼互市兩年,大同不缺牛羊,就令它們身上綁著耕犁,百姓一聲鞭響,它們就撒蹄狂奔,將收割過的土地重新翻了起來。



    她蹲在地裡,拿花鋤扒半天,揀出些許和土色相近的長條物,問當地老農:“這是嗎?”



    “對,這是蝗子,曬一曬就死了。”老農狠狠地踩上去,重重碾幾下。



    程丹若本想說,蝗蟲卵的經濟價值也挺高,但轉念一想,這地裡密密麻麻的,挑也挑不過來,還是算了,留在地裡施肥也不錯。



    這樣的翻耕,又持續十來日。



    等到做完,就該賑災了。



    謝玄英派護衛騎馬前往底下各縣,確認遭災的田畝數量,假如有孤寡之家,登記名冊,定點賑災。



    這麼做雖然費人費力,但省錢。



    別忘了,今年可是有考成法,大同這邊受災輕,朝廷幾乎不可能減免賦稅。而河南山東那邊遭災,糧食產量下降,是災年,損失可謂慘重。



    謝玄英不想要災款,反倒希望大同這邊能多上繳點糧食,以便朝廷調度。



    但程丹若說:“算了吧,我們糧食交上去,不知道落進誰的口袋,賦稅差不多就行了。剩下的先在糧庫放一放,萬一明年年景不好,還能借給百姓。”



    謝玄英尚且猶豫:“大夏何止大同一地?”



    “我們只能管大同一地。”程丹若說,“什麼時候你當了戶部尚書,再來考慮這個吧。”



    毛巡撫的前科在那裡,謝玄英也沒那麼信朝廷大人們的節操,遺憾了片刻,還是答應了。



    但他道:“今年紅薯收成不錯,我要寫奏疏給陛下,建議廣栽良種。豌豆不過豆類,不如紅薯果腹。”



    “這是應該的。”



    元朝時,人們就知道挑選農作物抵禦蝗蟲了,比如芋頭、桑、豌豆,都是蝗蟲不喜歡的植物,廣為種植,可有效降低損失。



    可這哪有紅薯好啊!



    紅薯和土豆,那是澱粉,是糧食。



    程丹若又說:“假如你要寫奏疏,最好能把我之前說的先弄明白,這樣更全面,也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