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倒不得了 作品

第172章 凌一農的焦急

    “咱們不說別人,就說俄們村裡,李大有種出的蘑菇品相最好,五蹲叔的就差了一點。額覺得不是所有人能種好蘑菇,有的人種地有天賦,有的人反而養殖有天賦。就說五蹲叔,他家的雞比其他人家裡長的更快,蚯蚓也是如此。”

    “所以我的想法是,將一部分不適合養蘑菇的人讓他們去幹別的工作,哪怕讓他們進入加工廠工作,這樣到時候咱們玉泉營這邊的蘑菇全都是品相好的,價格肯定比其他地方的蘑菇價格高一點。也能促進更多人買蘑菇,拓展新的市場,而不是因為良莠不齊,讓市場萎縮了。”

    凌一農想了一下,有點不想接手這個辦法。

    “不行,這樣的話你知道意味著什麼嘛?意味著整個玉泉營,甚至周圍的縣市裡面,會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人會放棄種植雙孢菇,但是他們之前已經貸款修建大棚,他們不能背上這樣的債務。何況如果他們拆掉養菇的大棚,轉向洽談產業,那麼我們推廣雙孢菇養殖的事情,就會毀於一旦。”

    “凌教授,局面不會這麼悲觀的。對於那些貸款養菇的人來說,養菇是他們還上貸款的唯一出路,所以他們肯定會認真對待。如果你不想更多人退出的話,你能做的就是讓那些技術人員好好指導他們,讓他們能養品相好的蘑菇,而不是最終功敗垂成。”

    “但是我說實話凌教授,這個蘑菇養殖短時期內對於脫貧有幫助,但是長期來看的話,除非是規模化養殖,否則沒有太大的幫助。”

    凌一農有不同意見,不服氣的說道:“你這個猜測沒有任何一句,哪怕按照一塊錢來算,村民也是有收入的,怎麼能說沒有太大幫助呢?”

    趙舒城早就想到他會這樣說,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報表給他看。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的經濟水平都在上升,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說其他地方,單單是銀川市,從之前的人均工資三十塊,到現在的七八百塊錢,這個工資翻了二十倍。就算是以後不會變化很快,但是二十年之後,翻個三五倍都是有可能的吧?”

    凌一農想了一下,覺得趙舒城這樣計算沒有什麼問題。

    趙舒城繼續說道:“好,那麼按照人均工資兩千塊一個月計算,那麼種蘑菇的話,需要多少才能達到這個水準呢?一年可以種兩次蘑菇,每次兩個月的採摘期,期間大概一個棚子產量是4800-8000斤左右。如果真的脫貧的話,蘑菇的價格需要到六塊錢一斤才行。可是凌教授,你覺得這個可能嗎?”

    “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蘑菇扶貧,只能緩解一部分,剩下的缺口咋辦?只能讓農民建更大的大棚,但是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蘑菇的產量更多,價格會不會更低了?”

    “所以單純的種蘑菇只能扶貧一部分人,不可能讓所有人依靠這個辦法脫貧。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把其他人從種蘑菇的事情上面吸引出來。蘑菇的加工廠就是一個辦法,另外還有相關的配套工廠,印刷廠、包裝廠,甚至運輸公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