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四百七十五章 群情激奮

翌日上午,丞相府內沉寂了一年之久的百官朝會殿終於又迎來了難得的喧囂,長史、參軍、從事中郎、諸曹掾屬、主簿這些相府大吏已在殿內正襟危坐、肅穆以待,等候著諸葛亮的到來。

楊清身上還兼著丞相參軍的官職,自然也要參加這次府議,他的官位在府吏中幾乎最高,是以位置就在諸葛亮的左下首,與留府長史張裔相對。

昨日東吳使者諸葛瑾、步騭已正式向季漢君臣透露出孫權有意稱帝的消息,此事茲事體大,關乎漢室正統和兩國關係,非諸葛亮一人能決,是以諸葛亮今日召開府議,打算聽聽眾人的想法。

「丞相到。」守在大殿側門的御屬高聲喊道。

眾人尋聲看去,果見諸葛亮從側門走了進來。待他走到主位上,眾人起身行禮:「拜見丞相。」

「諸位不必多禮,都請入座吧。」諸葛亮道。

他的聲音雖然與往常一樣平和,仍舊充滿著自信的力道,但面容卻是十分嚴肅,想來孫權即將稱帝一事的確給這位素來計謀百出的智者出了一個大難題。

待眾人各自落座,諸葛亮道:「諸位,今日之所以召開府議,是為了一件棘手的事,此事吾一人難以決斷,需要諸位群策群力。」

孫權想要稱帝一事在場之人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知道的人清楚事關重大現在不便開口,不知道的人自是摸不著頭腦,未知事情原委更加不敢隨意發言,故而一時間殿內鴉雀無聲,無一人說話。

「有什麼難事丞相儘管直言,我等雖智術淺短,可常言道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大家一起參詳,總有解決的法子。」楊清道。

他見無人回應,氣氛有些尷尬,於是出言緩解,至於他不知道是什麼難事卻是虛話,在場之人恐怕就屬他對孫權稱帝一事的始末最為清楚,之所以如此說無非是託辭罷了。

諸葛亮點了下頭,嗯了一聲,朗聲說道:「昨日吳使曾對我說,近期東吳國內有大批吏民上表勸說吳主孫權稱帝,此事幹系重大,東吳想聽聽我們大漢的意見,故而吾今日召集汝等前來談談各自的看法。」

「什麼,孫權想要稱帝?」

「這是僭越啊,孫權是想要背叛我們大漢啊!」

「孫權賊子,狼子野心,真是人人得而誅之。」

......

諸葛亮話音剛落,殿內頓時群情激奮,像楊清這樣早有耳聞的人勉強還算冷靜,可那些頭一次聽說這件事的官吏自是坐不住了,此事對他們而言就如一道晴空霹靂,震得他們大驚失色。

須知此時的皇帝還具有一定的神聖性,遠不是後世那種兵馬強壯者為之的世俗名位,是個割據一方的雄主都能稱之。

常言道:天無二日,地無二主,普天之下只能有一個皇帝,若同時有兩個、三個,勢必要以正統、僭偽分之,而且還要互相征伐,打到只剩一個皇帝為止。

就比如曹丕父子雖然自稱魏帝,但季漢君臣絕不會認同他父子的帝位,日常都會以偽帝稱呼。當然,反過來曹魏那邊也是一樣,不僅不承認劉禪的帝位,就連國號也以西蜀蔑之。

本來曹氏篡位稱帝已對漢室正統產生了極大的動搖,若孫權再一稱帝,漢室正統必將又遭削弱,這是忠於漢室的臣子所不能容忍的,故而眾人義憤填膺、難以接受實屬正常。

「丞相,孫權稱帝乃是僭越朝綱的行為,實屬大逆不道之舉,若其真的為之,我大漢應當立即與東吳斷絕盟友的關係,以正君道、明臣職、順人心。」祭酒尹默起身說道。

這番話說的義正言辭,合乎季漢正統大局,故而頓時就引得滿堂喝彩。

議曹掾姚伷也起身說道:「不僅如此,我王師也應出兵征討,以

示漢賊不兩立之意。」

「說得好,孫權賊子三心二意、反覆橫跳,之前為了荊州就曾背盟降曹,以致先帝夷陵敗北,此等國恥本當報復,只是為了興復大業,我大漢才又與他重修盟好。

誰知此賊不思忠心輔佐、同保漢室之德,竟暗藏僭越自立之心,實乃狡詐反覆,背逆天理,可謂人神共憤,天誅地滅。」參軍李邈同樣是氣憤不已。

「不錯,若孫權真敢僭越,我等必不能與他干休。」

「此賊若敢叛漢,就與那曹賊無異,當天下共討之、天下共誅之。」

「方今天下已有了一個偽帝,我大漢絕不能讓東吳再出一個偽帝,若不能阻止孫權僭越,天下百姓必會以為我漢室天命不再,若是失去民心,興復大業恐難成功。」

......

殿內再一次激動叫嚷起來,楊清冷眼旁觀,在場之人倒有大半支持對孫權的僭越行為採取強硬手段,甚至不惜斷絕聯盟、發兵征討,且支持此議者不乏那些平素以老成持重的作風而聞名朝野的官吏,足見孫權稱帝的行為觸怒到了眾人的底線。

諸葛亮揮手示意眾人安靜,看向張裔問道:「君嗣公,對此事是何看法?」

「丞相,孫權稱帝自是人神共憤之事,我大漢絕不能允許此事發生。不過孫權既然特意派遣使者過來試探我們的口風,那就表明孫權也害怕因為稱帝而觸怒我們大漢,是以眼下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想出個穩妥之策阻止孫權僭越。」張裔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嗯,君嗣公言之有理,孫權畢竟還沒有真正稱帝,此事尚有轉圜餘地,我大漢必須全力阻止。諸位,可有妙策?」

「丞相,清以為想要阻止孫權稱帝,無非曉之有理、示之以威一法可行。」楊清道。

諸葛亮道:「明之詳細說來。」

「是。」楊清拱了拱手,起身面向眾人道:「所謂曉之有理,自然是要將孫權稱帝的壞處給東吳方面講明,朝廷可派一舌辯之士前往武昌向孫權說以利害,以大義勸之。」

諸葛亮道:「善。那又該如何示之以威呢?」

「丞相、諸位,這一年多以來我大漢兩度北伐,大敗曹魏,兵鋒盛於天下,清不相信孫權不忌憚我軍的兵勢。當然東吳去歲在石亭也曾大敗曹魏,此戰給東吳君臣提振了不少信心,故而以目前我軍的威勢去威脅孫權打消稱帝之心還是小了一些。

想要真正地讓孫權看到我們漢賊不兩立的決心,我等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收復長安,長安乃我大漢舊都,一旦收復,必然天下震動,到那時孫權或因畏懼漢室天命而取消稱帝。」楊清款款而談。

諸葛亮聞言眼前一亮,楊清所說的法子他大半早已想到,只是沒想到可用長安來做文章,此時仔細思索,覺得此事若成倒也有七成希望阻止孫權稱帝。

「不過,長安是那麼容易可收復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