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四百零三章 二伐開始

不說春秋戰國,就是近數十年來各家諸侯之所以能夠成功攻佔位置險要的堅城或重鎮,大都是通過長久的圍困,致使守城一方出現糧草斷絕、有人投降等不利情況後,才能有破城的希望。

如當年袁紹死後,曹操在建安九年出兵攻打袁氏的老巢鄴城,曹操本人極擅用兵,手下謀臣如雨、強將如雲,軍士也是天下數一數二的精兵。

可就算如此,曹軍也是久攻鄴城不下,從三月份一直打到了八月份,期間使用了穴攻、土山、水攻等各種方法,就是破不了鄴城的城防。

最後還是因為守將審配的侄子審榮喪失了信心,主動開城投降,這才讓曹操將鄴城這座袁氏的大本營收入囊中,不然曹操想要破城,恐怕還要花更長的時間。

東吳這邊也是一樣,當年赤壁大敗曹軍之後,周瑜率軍攻打曹仁駐守的江陵也是久攻不下,最後是用了一年的時間,使盡各種計策,才使曹軍損失慘重,曹仁見事不可為主動棄城退走,這才讓東吳獲得了南郡。

可見在當下這個沒有火炮的時代,想要用外力攻破一座堅城是很困難的,破城的最好辦法還是要從城池內部著手。

所以楊清決定效法水滸裡的第一軍師智多星吳用吳學究先生,此公雖是水滸傳這一話本中的人物,但作者施耐庵曾在張士誠的手下做過謀士,因此水滸裡的戰事描寫極其貼近真實的宋明時期的戰爭。

故而,楊清以為可從中借鑑一二。吳用雖然戰略水平不足,但在戰術方面可稱道者甚多,尤其擅長攻堅,此公的攻城戰績在水滸書中可稱頂尖,就是與三國演義裡的一應謀士相比也是十分亮眼的。

在大聚義前吳用就已有了攻破高唐州、青州、大名府等大城的驕人戰績,他極其擅長通過裡應外合之策來破城,而且他使用裡應外合的手段並不單一,奇招頻出,或遣人先行潛進城內、或擒獲一二守將賺開城門、或扮作援軍騙開城門等等。

故而楊清向諸葛亮建議若定要攻取陳倉,就必須採用裡應外合之計,他就將吳用破城的各種招數向諸葛亮講了一遍,並提醒諸葛亮如果採納一二手段就要早做準備。

諸葛亮看了楊清的回信之後,也是對他所獻的裡應外合之術頗感吃驚,尤其信中還寫有一二陰損招數,讓諸葛亮看得是目瞪口呆,當即就有一股將楊清喚回漢中臭罵一頓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