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三百六十四章 忠義祠堂


“丞相,人都到齊了,您是不是先說幾句?”向朗在聽完楊戲的稟報後,起身對諸葛亮拱手問道。





諸葛亮笑著點了點頭,舉起酒杯站了起來,眾人見狀也都起身相應。





“諸君,今晚的筵席乃是慶功之宴,此次北伐斬俘數萬魏兵、收復數十城池,可謂已獲全功,我等奮戰數月終不負先帝之恩、終不負天子之望。





在此,請諸君舉杯為先帝賀、為天子賀。”諸葛亮說到此處已是熱淚盈眶,一口氣將杯中酒飲盡。





眾人舉杯相和,齊聲說道:“為先帝賀、為天子賀!”





待眾人喝完這第一杯酒,諸葛亮接著道:“這第二杯酒,是敬那些陣亡的將士們,他們不畏犧牲、捨生取義為漢室興復拋頭顱、灑熱血,真不愧是我大漢的好男兒。





在此,請讓我等遙祝他們英靈永存、魂歸本鄉,領骨肉之蒸嘗,受家人之祭祀。”說著,將杯中酒倒在了地上。





眾人聽了皆是神情一肅,也跟著諸葛亮將杯中酒撒在地上遙敬陣亡英靈。





楊清心念一動,拱手對諸葛亮說道:“丞相,清有一個提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汝何時變得扭捏起來,有什麼話儘管說罷。”諸葛亮笑道。





楊清道:“是。此次北伐沒於王事的大小將校不在少數,他們為國捐軀忠義可嘉,清以為可在沔水北岸建一忠義祠,供奉陣亡將士的靈位,使他們的英靈可永被世人祭祀。





如此一來既可激勵三軍將士戰意士氣,亦可昭顯國家表彰重義之心,一舉數得,不知丞相以為可行否?”





諸葛亮聞言眼前一亮,頓覺此事可行,心中頗為意動,暗自尋思:“明之此法可比我當年在南中祭祀兩軍陰魂還要高明些了,這小子總是有奇思妙想讓人吃驚啊。只是為尋常士卒建忠義祠似乎於禮不合,怕是會惹人反對啊。”





“不可,此事與制不合。祠堂何物?乃是祭祀祖先和先賢之地,豈有將所有陣亡將士都供奉於內的道理?這樣做是不符合朝廷禮制的。”諸葛亮尚未說話,長史向朗卻立即反對道。





楊清聽了暗罵一聲老頑固,正要開口反駁回去,又聽得向朗語氣一軟地說道:“當然明之的提議也有道理,不過國家若是一定要設忠義祠,也應當挑選一二賢臣名將入內供奉,一來符合禮制,二來也能收激勵人心之效,這豈不是比將所有陣亡將士的靈位都塞進去要好?”





“巨達公此言清不敢苟同,軍士們為國盡忠、馬革裹屍,焉能不能稱呼一聲賢人?





賢與不賢當依個人品行來判斷,而不是以地位高低來確定的。董卓、曹操當年皆身居高位,難道他們是漢室的忠賢,而那些為漢室犧牲的小卒反而不是?”楊清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