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七章 東吳朝議

    見麾下兩大重臣都是一個意思,孫權終於拿定主意,當即下令:「也罷,就如卿等所言,裁撤益州刺史一職,召劉闡回都。」

    說罷,又道:「劉闡乃劉璋之子,此次遠出交益邊界雖無大作為,但仍有功勞,等他回來之後,還是得給他個合適的官職,免得有人說孤鳥盡弓藏。」

    「至尊如天之恩,臣等感佩莫名。」眾人起身讚道。

    「好了,都坐下吧。」孫權伸手示意免禮,又道:「丞相,此事就交由你辦理,薛綜協助。」

    薛綜是選曹尚書,掌管官吏遷除調動,位卑權重,他聞言趕緊和顧雍一道領命。

    當前東吳官職多承漢制,但又結合實際有著自己的特點,多年下來逐漸形成以丞相、中書、尚書三種職官為主的權力中樞。

    選曹尚書乃諸曹尚書中地位最貴,素有大尚書之稱,因此就算是丞相顧雍想要任命官員也必須要有薛綜的配合。

    第一件事算是定了下來,孫權又接著說道:「諸葛亮在國書中還提到要在兩國邊界開設榷場,眾卿以為如何?」

    這可是好事啊,群臣幾乎都無異議,紛紛表示贊同,只有少數人對蜀國優勢的貿易地位感到擔憂,只是這些微弱的反對聲很快就淹沒在他人高聲歡呼的浪潮中。

    這幾年下來季漢的蜀錦、茶葉源源不斷地流入吳境,深受東吳權貴們的喜愛。

    如今穿上漂亮的錦衣、喝著炒熟的清

    茶已經成為東吳豪門大姓的日常活動,因此他們這些大臣巴不得蜀錦和蜀茶越多越好,畢竟誰都想要自己的生活更加舒服些。

    對蜀錦和蜀茶孫權當然也是十分喜歡,但他身為一國之主還是謹慎地問向陸遜:「伯言,你怎麼看?」

    東吳日常朝政雖仍是由丞相、中書、尚書和九卿處理,但軍國大事卻往往由現在的輔國將軍陸遜以及後來的大將軍、上大將軍、大司馬決斷。

    這些重號將軍雖常在外領兵,但依然參與機要,出則為將,入則為相,現在的陸遜既是如此。

    自荊州、夷陵兩役之後,孫權對陸遜的信任與日俱增,一應軍國大事必定要與他商議後再做決斷,尤其涉及到西蜀之事,孫權更會選擇聽從陸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