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42章 天辯

    很快張溫出言問道:“天有頭乎?”秦宓回道:“有頭”

    “在何方也?“

    “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

    張溫又問道:“天有耳乎?”

    “天處高而聽卑,詩云: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

    “天有足乎?”

    “有。詩云: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若其無足,何以步之?

    張溫見接連三問皆難不住此人,思索片刻,又大聲問道:“天有姓乎?”秦宓答道:“有。”

    “何姓?”

    “姓劉。”

    “何以知之?”

    “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

    秦宓之答暗合了劉漢天命,張溫自是知曉,為了搬回一城,又問道:“日生於東乎?”秦宓清楚此問之意乃是說天命在東邊的孫吳,不過這難不倒他,隨即笑道:“雖生於東而沒於西。”秦宓此答也是絕妙,又壓東吳一頭,張溫無語不能對。此時二人答問如響,滿座皆驚,而張溫見秦宓應聲而出,言辭犀利、道通理達,心中也是大為敬服。

    秦宓又反問道:“先生既以天事下問,必能深明天理。昔日混沌既分,陰陽分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至共工氏戰敗,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既輕清而上浮,何以傾其西北乎?又未知輕清之外,還是何物?願先生教我。”

    此問之難恐秦宓自己亦不知,張溫無言以對,避席謝道:“不想蜀中如此多俊傑,今聞公論,令在下頓開茅塞。”諸葛亮怕張溫羞愧,開解道:“席間問對,乃玩笑耳,惠恕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不必在意唇齒遊戲。”張溫見諸葛亮為自己解圍感激不已,又向諸葛亮頻頻敬酒。

    秦宓見問對已完,正欲返席,卻見楊清微笑不言、似有所悟,於是又走到楊清席前,給他斟了一杯酒後笑道:“看明之神情似乎能回答我適才之問,不如說給諸公聽聽。”秦宓最後問題的答案眾人也想過,卻都感難以回答,此刻見近日聲名鵲起的這位楊主簿似乎有答案,不自覺看了過來,就連諸葛亮和張溫也是如此,靜待楊清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