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361章 第 361 章

    就讓文哥兒自己煩惱去吧!

    太子想法多也不是什麼壞事,楊廷和笑著鼓勵道:“既然殿下有這樣的想法,不如試著寫一封奏章呈給陛下。想來陛下若是知道殿下這般聰慧,定然也是十分欣慰的。”

    朱厚照一聽自己可以挨誇,立刻興致勃勃地說道:“好!”只是他還惦記著其他人收到的信,又跟王鏊交換著看完了,才拜託王華這個當爹的幫他跟翰林院其他人換信看。

    他可不是單純想看文哥兒吃了什麼,而是想累積點寫奏章的素材!

    太子提的這點小要求,王華自然欣然答應。

    朱厚照心滿意足地把大夥的信都換了一遍,雄赳赳氣昂昂地回東宮創作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奏章去了。

    他小先生說過,這次去西北就是要考察那邊適不適合種土豆以及邊貿能不能開的。小先生要做的事,他這個當學生的怎麼能不在京師搖旗吶喊!

    這就把邊貿和市舶司落實下去!

    傍晚下衙後,王華和楊廷和一起去丘家送信,並且說起太子對外貿的支持態度。

    這件事當初是丘濬上書起了頭,只可惜一直都沒能落實下去。

    如今文哥兒走了一趟西北,竟讓太子生出要上書的想法來,丘濬聽了必然會很高興。

    畢竟這是太子第一次針對朝政發聲,不管別人怎麼想,朱祐樘這位當父皇的肯定是要鼎力給太子撐場子的。

    這次落實到位的可能性很大!

    甭管什麼時候開始運作,至少班底是要湊起來的。

    怎麼都不能讓咱大明的儲君丟臉不是嗎?

    丘濬聽了楊廷和的話,面上的表情卻沒有多少變化。

    事實上他在許多人面前他都是這張終年不變的嚴肅臉,很多人都看不出他心裡的想法。

    丘濬還在內閣的時候也催過幾次,都被徐溥他們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給攔下來的。

    江浙一帶的人大多沆瀣一氣,哪怕徐溥這個中正平和、從不犯錯的首輔也一樣。

    想要改革海貿的話,浙江、福建、廣東這三個地方的阻力估計最大。

    畢竟他們本來就擁有大明僅有的三個市舶司,經過這百來年的發展,不知已經因為市舶司的存在結成了多少利益關係。

    要是真的要規範起來了,不僅明面上的好處沒了,暗處的好處興許也要受影響!

    所以這事兒才會拖到丘濬致仕還沒提上日程。

    太子願意出面當然是好事。

    可是太子到底還小,哪怕已經出閣讀書也改變不了他還是個孩子的事實。

    他一個小娃娃,有多少人會聽他的話?

    恐怕東宮這奏本一遞上去,只會讓不少人會認為是有人在背後慫恿。

    丘濬當初直接上書就是抱著自己都這把年紀了,甭管皇帝願不願意聽他都先把建議提了再說。

    再差的結果也不過是致仕不是嗎?

    他可沒什麼好顧忌的。

    得罪人又怎麼樣?反正滿朝也沒幾個他沒得罪過的人。

    以一己之力孤立滿朝文武,說的就是他丘瓊山了!

    現在太子因為文哥兒的來信而生出寫奏章支持加強外貿的想法來,丘濬卻不免有些擔心了。

    他這把老骨頭都快入土了,自然無所顧忌。可文哥兒才十歲啊,要是他因為這件事而捲入朝中的利益紛爭之中,以後的路還怎麼走?

    丘濬皺了老久的眉頭,最後只能嘆了口氣。

    事已至此,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若是當真擔心的話,一開始就不該讓他去西北搞什麼考察。現在人都已經過去了,再操心這些有什麼用?

    “是樁好事。”

    丘濬說道。

    楊廷和跟王華對視一眼,都看見了彼此眼底的疑惑——

    既然是好事,怎地丘濬看起來不怎麼高興?

    兩人和丘濬就著規範並加強外貿的事討論了一番,等到離開丘家才討論起丘濬不太對勁的反應來。

    最後楊廷和認為丘濬應該是擔心文哥兒年紀太小,經不起太大的風雨。

    能拿到朝中來議論的事從來都沒有小事,一樁樁一件件都牽涉到無數的利益糾葛,哪怕是他們這些已經入朝許多年的人都不敢隨意提出更易,何況文哥兒才這麼小?

    楊廷和跟王華感慨道:“丘學士是真的把你兒子當自家晚輩來愛護啊。”

    要是換成別人,誰要是畏手畏腳不敢開腔,丘濬說不準都要嘲諷幾句的。現在換成文哥兒要去蹚渾水,腳都還沒沾上泥呢,丘濬就已經操心上了。

    這說不是當自家晚輩了嗎?

    說不住連他自家晚輩都沒這個待遇!

    王華:“…………”

    又來了,又來了,那種“我兒子不僅僅是我兒子”的感覺又來了。

    唉,你們難道沒有自己的兒子嗎?為什麼都要來把我兒子當自家崽養!

    謝遷在文哥兒才滿週歲時就收徒也就罷了,好歹大家算是同窗兼同鄉,又佔了師徒的名頭,多教導一下也沒什麼。

    可丘濬一開始明明連他這個當爹的都不熟悉啊!

    對於這種自己還沒怎麼花心思教育、兒子就已經被別人培養成才的感覺,王華心裡真是百味雜陳。

    王華這會兒終於想起了自己想給文哥兒寫信的事,對楊廷和說道:“文哥兒他們也不知到了甘州沒有,我想給他們寫信。”

    洪武年間曾經三次改動陝西行都司的治所,從河州改成莊浪,再從莊浪改成甘州。

    治所越挪越往西,可見在大明開國之處還是有決心經略西北的:連治所都挪到那麼靠近嘉峪關的地方了,你個陝西行都司都指揮還敢翫忽職守嗎?你要是敢不盡心,最先被弄死的就是你!

    終明一代,陝西行都司的治所都在甘州,始終沒有再往回挪。

    王華這邊正和楊廷和討論著怎麼往甘州那邊送信,文哥兒那邊還帶著大隊伍朝著陝西行都司的治所甘州艱難跋涉。

    大家都是讀過許多書卻沒出過幾次遠門的讀書人,本以為既然已經到了陝西,那麼陝西行都司也不遠了,結果真正走起來才知道不是人人都能當張騫或者霍去病的。

    他們走到西寧衛已經有點腦袋發矇。

    要不是王守仁他們這些出過關外的人一直在邊上鼓勁說“快了快了馬上到了”,他們怕是有人要撐不下去了。

    好在河西走廊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一帶至少還有幾條江河,他們沿著水邊走,一路上總能看到驛站或者人家,不至於鬧得要風餐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