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358章 第 358 章

    文哥兒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抵達西安府,楊一清這個當師叔的特意騰出空來招待他們,並領著他們去拜見陝西布政使,也就是目前的陝西一把手。

    有楊一清在旁引薦,這接風宴是賓主盡歡,並把接下來的車馬舟船安排得妥妥當當。

    正好楊一清這位提學官接下來要到各地去巡考,便打算直接送他們到臨洮府去,這一路是可以直接沿著渭水往上走的,往來還算方便。

    只是到了陝西行都司那邊,他們就得靠自己走了。

    目前時間還算充裕,楊一清便建議他們先在西安府整頓幾天再跟他一起出發,順便與府學生員們接觸接觸,這些都是關學後輩,他們這些前輩可以給點備考意見。

    大夥對此自然沒有異議,決定先在西安府安頓下來好好走走看看。

    如今已是二月了,二月份的庶吉士功課該琢磨起來了!總不能等到月底再隨便交兩篇回去糊弄內閣吧?

    文哥兒對楊一清給他介紹的幾個關學後輩非常感興趣,比如那個叫康海的,才二十出頭,長著一雙丹鳳眼,儀表堂堂、相貌不凡,看起來就很有才華。

    之所以說這人是關學後輩,是因為他們這些人是真的去張載祠裡面行過弟子禮的,就像天下讀書人都要先拜孔子這位“先師”一樣。

    都隔著幾百年的時光喊過老師了,怎麼能說不是關學傳人!

    文哥兒聽了這種說法直點頭。

    他們剛中進士那會兒可是集體拜過先師廟的,由此可見古來聖賢皆我師!!!

    老師嘛,永遠都不嫌多!

    華夏幾千年文明都是我的靠山!

    王九思和康海是認識的,兩人不僅老家離得挺近,還都是音樂愛好者。

    據王九思透露,康海的琵琶彈得老好了。

    作為一個什麼都愛好但幹什麼很業餘的博愛人士,文哥兒還沒真正玩過樂器。他見到人康海就問:“你真的會彈琵琶嗎?會彈《大江東去》嗎?還是你更喜歡《十面埋伏》?”

    康海:“......”

    康海道:“我也就剛入門。”

    文哥兒道:“都入門了,可比我厲害多了。”

    他積極地把曾經跟太子掰扯過的“每個人都應該懂點音樂”理論搬出來跟康海熱情討論,表示甭管自己會不會,都要跟孔子一樣享受音樂。

    唱得開心了就再來一首,唱得盡興了就歡笑作別,以樂會友是多美妙的一件事啊!

    聽文哥兒這麼一說,康海和王九思的興頭都上來了,各自命人去取琵琶借三絃,要給文哥兒他們合奏《折桂令》。

    過來聚會的都是相熟的友人,做事沒那麼多講究,王九思兩人便也不在意搶一回樂工的活供大家樂呵樂呵。

    文哥兒自是積極地給他們搖旗吶喊。

    他剛才雖沒攛掇康海他們“來一首”“來一首”,心裡頭卻是非常期待近距離看人玩樂器的,說不準他還可以趁機討教一二。別的時候看人彈琴唱曲兒,那都是能看不能碰的!

    別看文哥兒已經當了狀元郎,很多心思卻還是寫在臉上。

    見他這般盼著聽康海兩人的合奏,眾人都不由笑了起來。

    有人還趁著樂器沒取來現場先給大夥唱了兩嗓子。

    都是老秦人,唱起歌來都有種別樣的豪放。

    文哥兒也興致勃勃地湊過去跟人學唱。

    真就是看到什麼新鮮的都要纏著人學兩手。

    偏他才剛十歲,連變聲期都沒到,嗓兒始終帶著點稚氣,怎麼學都沒人家那種氣勢。學來學去,只逗得眾人哈哈哈大笑!

    等到琵琶和三絃都送來了,堅決不肯服輸的文哥兒才終於消停下來,開開心心聽康海和王九思為他們來了首《折桂令》。

    《折桂令》屬於非常有名的曲牌名,元代便已風行一時,明清戲曲更是愛把它添進去,屬於大家都會唱的流行曲目(且還可以自由填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