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293章 第 293 章




    下了船,剩下的就全靠腿了。文哥兒年紀雖小,走起路來卻一點都不輸人,一口氣就跑到了劍池旁的千人石上。



    千人石,顧名思義,就是一塊可以坐上千人的大石頭,據傳晉代那會兒就有高僧曾在此處講法。



    可見這麼一個大石坪不僅可以容納許多觀眾,傳音效果還很不錯!



    要不然高僧講經難道扯著嗓子講嗎?不可能的,那多影響高僧形象!



    所以,這是個天然的演唱會場地啊!



    文哥兒拉著張靈說道:“這個地方好,你說要教我唱《蓮花落》的,就在這裡教我。”



    他還掏出自己隨身帶著的竹笛,表示自己可以貢獻樂器給他先把曲子演示一遍。



    張靈道:“哪裡是用竹笛的,得用竹板。”



    文哥兒道:“將就將就!”張靈拿他沒辦法,也就接過笛子給他吹了個節拍,吹完了,又給他編唱詞。



    這是用來街頭賣唱的歌兒,特點就是很好唱,且唱詞隨便編,只要你給錢,我可以現編一段詞兒誇你人美心善,只要最後用回“蓮花落,落蓮花”之類的結尾就好。



    文哥兒一聽就懂了,街頭說唱藝術!



    兩人一個教一個學,相當地旁若無人。隨行的文徵明幾人已經離得遠遠的,唐寅是因為守孝期間不能碰這些吹拉彈唱的玩意,文徵明他們則是丟不起這個臉。



    正是春日好光景,來虎丘遊玩的人不算少,眾人行至千人石聽見《蓮花落》,還以為是哪個乞兒在賣唱,定睛一看,卻是個衣衫落拓的年輕人在教一個俊秀小娃娃學唱。



    不少人駐足聽完一曲,忍不住笑著問文哥兒:“你可知道這曲兒是乞兒唱的?”



    文哥兒渾不在意地辯駁道:“乞兒唱得,我唱不得?乞兒吃飯用碗,我吃飯不能用碗?”



    眾人笑道:“好伶牙俐齒一小人!”



    這小人在吳語之中延續古意,乃是小孩子的意思。



    文哥兒也跟著王老爺子他們學過餘姚話,混在吳語堆裡聽和說都是沒問題的,見有這麼多人圍過來,他還興致勃勃地給眾人獻唱一曲,問他們自己唱得對不對。



    當地人對吳語辨識度是非常高的,連蘇州不同縣的口音都能聽出來,更別說文哥兒這個從出生起就沒回過南邊的小子了。



    他們聞言紛紛笑道:“你不是在江南長大的吧,說話唱曲都帶著京師的口音。”有懂唱《蓮花落》的,還當場給文哥兒揪了幾個錯處。



    文哥兒虛心受教,跟著熱心群眾學了好一會的蘇州話。等人群散去後,他才瞧見唐寅他們似乎在跟什麼人聊上了。



    文哥兒立刻屁顛屁顛地跑過去一問,才知道這位是個畫師,叫周臣,也是蘇州人,師從同鄉陳季昭(主要是兩家住得近,他又提著學費上門,人不好意思不收,就教他了)。



    周臣初時跟著陳季昭學山水畫,如今陳季昭年事已高,他便自己日夜揣摩。



    近來他對畫市井人物很有興趣,便遊走於蘇州街巷之間物色感興趣的繪畫對象。



    說起來他最近喜歡畫乞兒,還是遠遠聽到有人唱《蓮花落》才循聲而來,沒想到居然會見到唐寅等人。



    都是經常參加蘇州前輩組織的各種聚會的人,彼此間哪有不認識的道理?



    周臣知曉唐寅家有喪,先是寬慰了幾句,接著便問起文哥兒的來歷。



    既然文哥兒跟張靈杵在一起,兩邊自然是認識的。



    祝允明便把小神童的光輝往事給周臣講了一通。



    周臣聽得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