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114章 第 114 章

    怎麼看都會賠得血本無歸。

    王文素倒不是很在意身外之物,只是眼下他還沒把握寫出值得印刷成書的著作而已。

    幸運的是,現在翰林院已經有一批人對算學產生了興趣,假以時日他們說不定能影響到朝野上下對算學的看法。

    想到日後但凡遇到想要討論的題就能找到同好一起探討,王文素便覺得渾身充滿幹勁。

    對他而言,這就是最大的樂事了!

    文哥兒眼瞅著王文素眼底迸發出灼灼光彩,只得放棄把王文素拉回俗世之中。

    也許各個領域都需要一些這樣的“痴人”吧!

    要不他再物色點物理化學“痴人”,讓他們組成數理化天團!

    可是物理化學人才上哪找呢?

    文哥兒想了半天,沒想出物色人才的好法子來,只得暫且放下自己組建大明數理化天團的新想法。

    不著急,等他以後走遍大江南北,一定能遇上適合的人才!

    接下來的日子裡文哥兒開始專心讀書,諸位師長都在身側,他有不懂之處很快便能得到解答,自然進步飛快。

    他每日清早的《聲律發矇》課程也沒停下來,風和日麗時仍在池邊教授,雨來霧起便移步廊下,不知不覺居然把薄薄一本《聲律發矇》給教完了。

    文哥兒宣佈結課的當天,滿心歡悅地帶著自己的“學生”們繞著翰林院的迴廊漫步吟誦。

    那小小的個頭與脆脆的嗓兒在暮春的細雨落花裡時隱時現,不知怎地竟給人一種仙童再世、點化世人之感。

    那幾個跟著文哥兒讀了兩三個月書的皂隸,身上瞧著也似添了幾分書卷氣。

    年僅十幾歲的少年們跟著那童音一句句地吟誦,只覺胸中從此多了處雲蒸霧繞的仙山神蹟。

    謝遷得知文哥兒的《聲律發矇》教完了,便每日給他安排四書五經的誦讀任務,表示不想讓他浪費早上的大好時光。

    文哥兒本就在讀這幾本科舉教材了,有老師安排任務他也不虛,拿到誦讀範圍後又開始臨池讀書。

    這次連成年的皂隸們也跟著來晨誦了。

    他們本就識得不少字,能夠勝任日常的文書工作,文哥兒總算是不必逐字逐字教起了。

    他們這些人有些是清白人家出身被選上來服役、有些是考試沒考好或者違反了學規被充為吏員,一般來說得幹足九年才能迴歸本籍。

    在這期間他們是不允許參加科舉的。

    吏員雖然也有晉升途徑,可不少人心裡還是想等任滿三期以後再去科場闖一闖。

    這種官吏殊途、吏員出身低人一等的情況得追溯到太/祖時期。

    當年有人提議允許胥吏參加科舉,朱元璋一口就否決了,說這些胥吏“心術已壞,不許應試”。

    洪武年間有小吏揭發官員貪汙受賄,朱元璋當場駁回說:“吏胥之於官長,猶子弟之於父兄,下訐其上,有乖名義,不足聽也。”

    意思是你個小吏告發上官,等同於子告父弟告兄!

    看看,朱元璋對胥吏的恨竟超過了他對貪官的恨!

    這也就決定了吏員出身在官場上註定要抬不起頭。

    經過文官們一百多年的不懈努力,吏員出身的官員已經逐步被他們從讀卷官、御史等等差遣候選人裡踢了出去。

    大夥都表示這種需要有學問、有名望的官員來主持的工作不能讓這些雜流染指。

    官吏二途愈發涇渭分明。

    官是官,吏是吏!

    不管是權利還是名聲都相差甚遠。

    像唐伯虎捲入科舉舞弊案後就被安排去浙江當小吏。

    唐伯虎這樣傲氣的人自然是“恥不就”。

    翰林院這些能選入京師衙門打雜的皂隸大多都身家清白、聰敏好學,心裡大抵還存著多學點學問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