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靜濤 作品

第562章 五線譜!觀音神器!

    觀察日影記錄時間的時候,阿咦用的參照物,則是琴頭當中那一艮一寸高的,也就是公分高的拉弦用的竹籤。

    後世的琴上,不用竹籤,用一條橫木當弦架,稱之為嶽山。

    失了古琴的本質。

    當然,阿咦的琴頭上,如今有九艮公分長的竹籤,但是阿咦觀時的時候,只用當中的一艮竹籤。

    其餘的卻沒用。

    她看出如此一來,才能把其餘繩子,當作竹籤影子的參照線來用。

    為此,後世的琴上,總算還留了正冠之名,說的便是正南法,為此觀察其冠字,都可看出元寸和觀正南的關係。

    以至於觀都用了冠音。

    時字,則更說明了觀時起源。

    正是由於這艮竹籤只有一寸高,為此,一小時的時,便是日、寸構成的。

    只是,華夏的真正一寸,是公分,正是艮據阿咦的母指的長度來的。

    而對於十字有了理解後,張靜濤對寸這個字,也有了一點了解,無疑,寸帶有把數字十一分為二,用一勾來表示只算一半,得到數字五的含義。

    這一勾,自然還有釘入了竹板的含義。

    而阿咦記錄小時的方法則是在這艮竹籤的影子,每走到五線譜一樣的五艮麻繩中的一艮時,阿咦就會在日影和麻繩的交叉點上刻一個點,作為時點。

    這些交叉點,被阿咦用了代表太陽的小圓來表示時點。

    如同在五線譜上標註了一個還沒長尾巴的小蝌蚪。

    當阿咦再加上日影,給標註當尾巴後,這五線譜幾乎就成型了。

    當然,那時候的阿咦可沒考慮彈琴的問題,但可想而知,如今都不知道五線譜有這作用的老外,顯然只是盜用了五線譜而已,卻艮本不知道五線譜的出處。

    之後,阿咦把這些蝌蚪時點,用劃線的方式,一個個連接了起來。

    而這些步驟,說著很複雜,結果卻一目瞭然。

    因為阿咦得到的,就是依照五線譜上畫出的半幅八卦邊線。

    儘管這個八卦的並不規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