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隱情

    “張善該死!”朱允熥一拍桌子,怒道。

    撫州的知府就叫張善,是洪武四年的舉人,吏部考核他二十多年的仕途沒有出彩的地方,但也沒有什麼過錯。

    可是想不到,這人居然昏聵到這個地步。賑災從要最基層做起,組織官府人員把災民分開,並保證他們的口糧,並且積極的撫卹才能讓地方安穩。

    他竟然沒一處做對的地方,不但做不好,反而讓災民群情激憤,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說來有些諷刺,古往今來,這樣的愚官他不是第一個,但也不是最後一個。平日人五人,一出事全部麻爪。

    “大人!”驛丞看看朱允熥,小聲地說道,“其實張大人是個好官!”

    “他好在哪裡?”朱允熥詫異的問道。

    “撫河剛決口,知府大人就組織民夫去了河堤上,日日夜夜都在那裡。”說著,驛丞看了下週圍的衛士,鼓足勇氣說道,“各位錦衣衛的大人,張大人是個好官,是個清官!”

    “好官能把事辦成這樣?”朱允熥冷笑,可是馬上心裡想到了什麼。

    撫州知府張善是今年四月調任到撫州任知府,平級調任,吏部的考核也說張善為官清廉,地方的巡查御史上過摺子,張善到任的時候,只帶了家人  和幾個僕人,一輛騾車。

    而且,驛丞說自從撫河決口,張善一直在河堤上,那麼是誰主持的賑濟?是誰在管理給災民發放口糧?

    莫非,其有什麼隱情?

    朱允熥心懷疑,繼續開口問道,“搶劫賑災糧食的賊人王木生,你可知是什麼來頭?”

    驛丞都是當地耳目消息特別靈通的人,甚至可以說黑白兩道都有點關係的。

    “回大人,小人聽說他原來做過鄉下民兵的弓手!”

    民兵,大明地方上一種由鄉紳組織的基層武裝,平時就是百姓,若有戰事則聽命官府的指揮。

    這些民兵大多是鄉下好勇鬥狠之人,但是在鄉間頗有名望。南方和北方不同,南方大多是一村一姓,宗族勢力強大,而且周邊的村子世代通婚,這些人非常團結。

    一旦和外人有了爭端,往往就是這些好勇鬥狠的民兵出頭。南方人看似老實溫順,可一旦觸及到他們的利益,最是民風剽悍。村與村,鄉與鄉的械鬥層出不窮。

    “那王木生帶了多少人劫糧車?”朱允熥又問道,“其關節,你知曉的仔細說來。”

    “這......”驛丞又開始猶豫起來,頭上慢慢出了冷汗,神情極為糾結。

    他知道些什麼,但是他不敢說!

    朱允熥對何廣義用了個眼色,後者一拍桌子,“抬頭!”

    驛丞嚇得一個激靈,戰戰兢兢的看著他。

    “你可識字?看本官腰牌上寫的什麼?”何廣義直接從懷裡掏出象牙的腰牌。

    “錦衣衛親軍指揮同知.......”驛丞斷斷續續的唸叨。

    “本官是皇爺的親軍,就算是江西布政司使來了,本官都不尿他。知道什麼你儘管說,本官一定保你周全。敢糊弄,嘿嘿!說不得帶你去詔獄,吃點牢飯!”

    (明初洪武年間,各省沒有巡撫,最大的官員就是布政司使。當時的巡撫是一種籠統的稱呼,大多指代表皇帝在地方巡查。比如朱標,就曾巡撫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