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前演習

對此,羅志學懶得搭理。

因為放眼全球,不可能有第二支軍隊能夠和楚軍這樣,勾構築出來如此完善的防炮工事,並且裝備大量的先進前裝滑膛炮。

別看舊式軍隊武器落後,但那也是相對而言,實際上參加演習的所謂舊式軍隊,他們配屬了大量的115毫米野戰炮,這玩意的有效射程也能夠達到一千五百米,並且大量發射木製彈託圓球形榴彈。

而且還能性能更加先進的火帽擊發槍。

躲在戰壕裡進行反擊作戰,威力還是相當靠譜的。

而這些條件,各國土著都不可能達到。

因此陸軍那邊說的新式軍隊的火力還是不夠猛,羅志學都懶得搭理他們。

新舊演習結束之後,這一次的實彈演習並沒有完全結束,因為還有一場新式軍隊之間的實彈演習呢。

那就是第一師和近衛軍第一師之間的演習。

只不過這一次的演習並沒有雙方全軍參與,而是各自抽調了部分兵力,各自組成了一個大約四千人規模的混成部隊,模擬野外遭遇戰。

這一次演習,雙方的裝備幾乎一模一樣,都是十八型步槍加上七十五毫米山炮,訓練水平雙方其實也都差不多,採用的戰術也相當。

而士氣和勇氣這些東西,畢竟演習嘛,士兵一個個都是不怕死的超人!

所以演習打起來就比較有看頭了,只是打著打著,羅志學就發現雙方的遭遇戰變成了壕溝戰。

因此演習一開始,雙方遭遇作戰的時候,任何一方都沒有絕對的優勢佔據先手……打起來勢均力敵。

為了避免損失後,不約而同的開始就地構築野戰工事。

隨後你來我往又開始進行迂迴作戰……但是迂迴過去也打不過去,導致迂迴過去後往往就變成了陣地戰。

這一次演習也證明了,火力密度大幅度提升的情況下,在缺乏大規模騎兵力量以及大口徑火炮下,單純的步兵進攻,很難突破防線。

演習結束後,陸軍那邊倒是挺滿意的,但是近衛軍那邊就悄悄的向羅志學提出,加強近衛軍炮兵火力的建設!

七十五毫米系列的火炮不夠,得多裝備中大火炮才行。

因為近衛軍的假想敵,從來都不是什麼土著,而是陸海軍!

這一次演習打下來後,近衛軍發現自家竟然沒能獲得什麼優勢,這哪裡能忍啊!

更多更大的火炮必須安排上,要不然近衛軍怎麼控衛京畿?

同時他們也對現在使用的十八型步槍有些不滿了……因為陸軍也用這玩意,這讓近衛軍最近幾年倡導的步兵火力優勢落空了。

近衛軍,迫切的需要一種火力更強悍的新式步槍!

對此……羅志學也是沒搭理!

因為對面的可是陸軍第一師……陸軍在本土腹地其實一共也沒幾個這樣的戰備甲等師,但是近衛軍八萬多人,可都是一樣的。

再說了,近衛軍雖然主要任務是防備國內叛軍……但這種防備,主要還是防備中小規模,突發的部分軍隊叛變,而不是說防備整個陸軍!

如果一百多萬的陸軍都集體造反了,羅志學還當個毛線的皇帝,回家玩泥巴算了。

再者,近衛軍自認為是控衛京畿,防備造反的……但實際上在羅志學的心裡……近衛軍和陸軍以及海軍,其實是相互牽制,平衡的關係。

平常時候,近衛軍駐防應天府各地,但是陸軍在九江和鎮江以及徐州,各有一個甲等師駐防,三個甲等師隱約對應天府形成了戰略包圍!

同時在松江海軍基地裡,也有兩個海軍陸戰團常駐,在海軍艦隊的掩護下,隨時都能沿著長江朝著金陵城進軍。

並且三方駐軍的主要將領,都是屬於關係不咋地的那種……羅志學不可能把幾個彼此間關係很好的將領,都放在這些關鍵位置上的。

在羅志學的刻意安排下,陸軍、海軍以及近衛軍,其實是形成了一個相互牽制的關係,不管誰動都會引來另外兩方的劇烈反彈。

這也是羅志學這些年來所追求的軍隊平衡策略。

再加上一個和軍方有些關係,但是又歸屬稅務部直接領導的武裝稅警,這也就讓大楚帝國內部,形成了一個複雜且穩定的軍事派系各系。

如今羅志學要做的是維持這種微妙的平衡,讓各方相互牽制,而不是去主動打破平衡!

因此近衛軍那邊想要把武器裝備再領先一代……暫時就別指望了,容易打破平衡。

再者近衛軍前腳要升級裝備,後腳陸軍和海軍也會吵著要升級裝備了。

這後裝線膛武器的全面換裝都還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完成呢,哪有多餘的錢搞這些亂七八糟的。

所以,武器裝備什麼的就先這樣,誰也別提升級裝備的事。

結束了御前合肥演習後,羅志學倒是沒有第一時間乘坐御用專列返回金陵城,而是順便在安廬幾個城市進行了簡單的視察,看了看當地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