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六百九十八章 帝國的後花園


  承順二十三年,秋十月,金陵城一如既往的充滿了盛世繁華的氣息,眾多商業街道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要說單純城市的繁華,以往的各個王朝裡的盛世裡也會出現過。

  但是,任何一個朝代所謂的盛世繁華,都和大楚帝國的盛世繁華不一樣。

  在大楚帝國裡,不僅僅是金陵城這種大城市一片繁華,在眾多中小城市,乃至普通鄉村地區裡也是安居樂業。

  能夠完全吃飽飯不敢說,但是至少不會出現大規模的饑荒,餓死人的情況。

  以往的歷朝歷代,所謂的繁華盛世不過是經歷了頻繁長時間的戰亂後導致的人口大幅度下降,隨後出現人少地多,土地矛盾得到緩解。

  所謂中興,也是如此!

  本質上是人口少了,土地多了,所以人均糧食多了。

  所以當你從人均糧食這個角度去看待歷朝歷代的所謂盛世、中興,那麼都會發現一件非常殘酷的事實:在盛世或中興之前,都會經歷一場大規模的人口滅絕事件,這個事件無一例外都是戰爭!

  即便如此,這些所謂的盛世里人均糧食依舊是非常慘澹的數字。

  到了大楚帝國這邊,早期的民生恢復也擺脫不了這個規律,這一點在北方省份裡體現的尤為明顯。

  北方數省的土地還是那麼多,但是人口在經歷了明末時期的各種天災人禍後大幅度下降。

  等到大楚帝國平定這些地方後,組織當地民眾恢復農業生產後,土地矛盾已經不是那麼激烈了,相對應恢復了正常農業生產後,人均糧食的數據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上漲。

  但是這種情況只侷限於早期!

  而在大楚帝國持續發展工業化,先是水動力機械,再過來是蒸汽動力設備為動力的各類工廠投入生產,生產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這種工業上的生產效率的提升,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工商業收入增加那麼簡單,它還大幅度降低了各類可用於農業的工業製品的成本以及售價。

  如農具以及各類日用工具!

  在以往的時候,鐵製的鋤頭,犁,鐮刀,砍柴刀,斧頭等農業生產工具,對於任何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而言都是非常寶貴的。

  因為鐵貴,上好鐵料打造的農具更貴!

  尋常農民家庭裡想要購買一張鐵鋤頭,都要省吃儉用好久。

  生產工具的制約,導致了以往的農業生產裡,農民們的生產效率是有限的。

  但是在大楚帝國裡,鐵不再是屬於昂貴的原材料,鐵製品也不再是昂貴的工具。

  因為大楚帝國裡的官方資本以及逐利的民間資本,投資開發了無數的各種鐵礦、煤礦。

  同樣還開辦建設了數量眾多的鋼鐵廠。

  其生產的鋼鐵原料數量非常龐大,足以把鐵製品的價格拉低到民眾所能夠接受的水平。

  再加上大楚帝國官方資本從一開始,就推動了地方機械廠的計劃,確保了在每一個府級/州級行政區裡,都至少擁有一家官辦的小型機械廠,這種小型機械廠不是用來幹別的,就是專門用於批量生產各類農業生產所需的各種工具,並平價供應當地市場。

  大量的礦產開採,大量的鋼鐵原料,再加上遍地都是的地方小型機械廠。

  這些都使得了大楚帝國的廣大農民們,能夠以低廉的價格獲得足夠多的各類生產用工具,尤其是農具。

  生產工具的提升,導致了大楚帝國的農民們的生產效率也有所提升,人均耕種的土地就更多,或者是能夠有更多的農閒時間去打零工,或做其他什麼的賺錢補貼家用。

  除了工具的提升外,大楚帝國廣泛推動的畜牧業也是推動了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

  在封建王朝裡,耕牛也好,騾馬也罷,那都是屬於昂貴的生產工具,價格極其昂貴,尋常農民家庭根本無法擁有。

  但是大楚帝國官方開始強力推動民間畜牧業的發展,尤其是耕牛以及農業用騾馬的發展,通過大量籌辦官辦耕牛或騾馬場,培育出來更多的耕牛或農用騾馬並推向市場,同時大力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畜牧業。

  當耕牛以騾馬的供應數量多起來後,耕牛以及騾馬的的價格自然也就逐步下降。

  再加上農民們逐步增收後,一些富裕的農民家庭已經逐步能夠購置得起耕牛並繁殖。

  如此經過長達十年左右的農用畜牧業扶持推廣後,如今大楚帝國民間裡的耕牛以及農用騾馬的保有量已經非常龐大了。

  而這,進一步提升了農業的人均生產效率。

  當然也少不了大楚帝國持續二十年不停的各種水利設施建設。

  這每一項措施,每一種政策,可能起到的作用也就只有一小點,但是眾多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匯總起來後,那麼就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據了。

  再加上大楚帝國還在北方人少地多的地方,尤其是東北地區裡展開大規模農業開發,在這裡展開的是大規模的馬耕,又為大楚帝國增加了大量額外的糧食供應。

  還有在南洋地區進行的擴張和殖民活動,也為大楚帝國帶來了大量的糧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