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外大殖民

    放下筆的中年青色文士長袍的男子率先開口道:“宋總辦,合作愉快!”

    “我已經開始期待我們的鐵肋木殼武裝商船出現在印度洋海域,讓那些蠻夷嚇一跳的時候了!”

    羅華造船廠的宋總辦同樣面帶微笑:“方總辦放心,今天合同敲定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進行前期準備了,明天我們就會鎮江重型機械公司簽訂鐵肋材料供應合同,最多半個月後,第一艘船就能夠開始鋪設龍骨並開始建造!”

    “而且鐵肋木殼船的建造比純木船還要更加快速,畢竟不用浪費太多時間等待木材到位,只要資金到位,各種鐵製零部件就能夠迅速供應上,而船板等各類木料都是普通材料,沒有太多的特殊要求,而且我們的庫存備貨也足夠多。”

    “設備和工藝上,我們也已經完成了設備升級改造,尤其是蒸汽吊裝機已經安裝妥當,其他各類專門的加工設備也已經妥當,在這之前,我們也是為海軍建造了一艘護衛艦,整體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整個工期絕對不會超過一年時間,甚至順利的話,大概九個月時間我們就能夠完成船體的施工,然後開始進行舾裝並進行海試,最終交付時間絕對不會超過一年!”

    看著宋總辦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樣,對面的南洋貿易公司總辦方柳貴微微點頭。

    對於羅華造船廠的實力,他還是很信得過的,要不然的話,也不會把關係到南洋貿易公司以及其他十多家武裝貿易公司的未來,甚至誇張一點說關係到印度洋未來局勢的第一批武裝商船交給他們建造了。

    一艘排水量一千八百噸,兩艘排水量一千兩百噸,六艘排水量七百噸,總計九艘鐵肋木殼武裝商船的定單,也是國內第一批鐵肋木殼武裝商船的訂單。

    由南洋貿易公司以及其他貿易聯盟內的十多家武裝貿易公司一起出資建造,總價值超過百萬楚元。

    這種戰略訂單可不是隨便就能夠交出去的,對方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可完成不了這樣的大訂單。

    而羅華造船廠,有這種實力!

    實際上,目前除了羅華造船廠外,也沒有第二家造船廠能夠接下他們這一筆龐大的鐵肋木殼船的訂單了。

    因為目前國內有實力建造千噸以上的鐵肋木殼船的造船廠,滿打滿算也就三家,分別是松江海軍造船廠,廣州造船廠以及羅華造船廠。

    哪怕是海軍的另外一個親兒子,也就是青島海軍造船廠,目前都還不具備建造千噸以上大型鐵肋木殼船的技術能力,青島海軍造船廠別看掛著海軍造船廠的名頭,但技術一直很拉跨,之前造一千多噸的木製戰艦也就是三等戰列艦的都很勉強,總之經常出現質量問題,工期延後等等,據聞海軍高層對此非常不滿。

    而工業部那邊,已經是連續對青島海軍造船廠調整了好幾次的高層管理,總辦都先後換了五個了,但是依舊老樣子……

    也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一開始他們的技術就落後了,後續又缺乏大筆資金讓他們砸錢提升技術,只能是自己拉訂單賺錢逐步提升技術水平,這能夠勉強維持國內第五大造船廠的地位,還能勉強建造三等戰列艦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而昔日國內第三大造船廠李氏造船廠,因為之前重金投資機床行業,在跟進鐵肋木殼船技術上落後了一步,儘管他們已經通過吸引戰略投資者以及公司上司的方式,湊集了一批新的技術,開始了技術升級,但是這需要時間。

    保守估計也得搞的大半年。

    縱觀國內造船業,如今能夠建造千噸大型鐵肋木殼武裝商船,或者說是火力弱化版,載貨更多的戰艦的造船廠,只有松江海軍造船廠以及廣州造船廠還有一個之前玩命砸錢,強行搞起來的羅華造船廠。

    而松江海軍造船廠以及廣州造船廠的鐵肋木殼船的產能……如今都是被海軍給承包了。

    海軍如今已經是全面停止了純木質戰艦的建造工作,全面改為鐵肋木殼船,就連運輸艦都是如此……這海軍的訂單可是非常多的,光是三等戰列艦的訂單就是十幾艘,巡洋艦和護衛艦的訂單數量,加起來更是上百……

    海軍那邊不僅僅要持續擴充海軍的規模,同時還需要建造一批新戰艦來替換早期服役的戰艦。

    海軍早期建造並服役的戰艦質量都不怎麼樣,很多服役十幾年後已經到了服役生涯的後期,急需替換……倒不是說這些早期戰艦真的不能用了,而是服役後期的維護保養太麻煩,耗費極大……動不動就大修需要大量資金不說,而且還會嚴重的擠壓戰艦的出勤率。

    戰艦也是有使用成本這麼一說的,一艘價值十萬楚元的戰艦,可不是說每天都能飄在海上執行任務的,以大楚帝國海軍的遠洋執勤頻繁的使用強度而言,基本上三年服役生涯下來,最少大半年是需要待在船臺上進行保養維護的。

    這還是正常保養和服役,如果加上中後期的大修什麼的,那麼中後期的維護保養時間就更多了。

    這維護保養的時間多了,執勤的時間就少了,相對而言,使用成本就提升了。

    因此衡量一艘戰艦的成本時,早期的採購成本只是其中一部分,後面還有船員的人員成本,船隻維護成本。

    這也是海軍經常使用全壽命成本,月、年服役成本這些概念的緣故。

    把所有成本都算上去,然後你再算服役執勤一個月時間所需要的成本,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衡量戰艦的真實使用成本。

    而不是說你花個十幾二十幾萬,把戰艦買到手了,然後就不用錢了……

    考慮到使用成本,大楚帝國很多早期建造的戰艦哪怕還能用,但是因為早期造船技術不咋地,中後期維護保養開銷大,耗費的時間多,在使用成本上已經不如直接建造一艘新鐵肋木殼戰艦了。

    這也是為什麼海軍在鐵肋木殼戰艦出來後,下了海量訂單,甚至把松江海軍造船廠以及廣州造船廠的產能都擠爆的緣故。

    因為海軍有一大票使用成本高昂的舊戰艦等著替換呢……按照海軍的計劃僅僅是需要替換的大冶級護衛艦就至少有五十幾艘!